《拜月亭》传播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j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月亭》是我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的四大南戏之一。它从诞生以来的六百多年间,因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而被广大民众所喜爱,并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单就现存的全本就有:世德堂、容与堂、汲古阁等九个版本。版本作为物化了的形式,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和知识信息,并成为推敲和寻觅《拜月亭》传播历程最为可靠的依据。本文从全本和单出两个角度考察了《拜月亭》文本传播方面的基本情况,从而总结出全本中古本与通行本之间的区别;单折戏曲选本中所选出目集中,出目名称变化多样,各家所选出目不一致等几个特征。不同的演出形式和多样的演唱方式构成了《拜月亭》场上传播的主要方式。演出传播这一章在演出形式里从全本和折子两个方面探讨了明清时期《拜月亭》的具体演出状况;在演唱方式方面重点从昆山腔和弋阳腔两种声腔来看待《拜月亭》的传播,并得出地方戏中经常演出的折子戏。勾勒了《拜月亭》的演出情况。本文将“传播”作为视角,将《拜月亭》作为研究对象,从文本、演出、批评以及其它形式四个方面入手,结合戏曲发展的历史和各时代的文化背景,对《拜月亭》成书后的传播情况,做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古代戏曲传播的规律做了简要的探索和归纳。演出传播这一章从演出形式和演唱方式两个方面勾勒了《拜月亭》的演出情况。不同的演出形式和多样的演唱方式构成了《拜月亭》场上传播的主要方式。《拜月亭》自问世以来,戏曲家、评论家们对其争论不已,誉之者与毁之者比肩接踵,并将其与《西厢记》、《琵琶记》的高下论争搅在一起。这亦构成了《拜月亭》传播体系中的一部分。其它形式传播这一章创造性的将戏曲插图版画和传播联系在一起。论述了插图版画对戏曲的传播作用。近现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亦为《拜月亭》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这都是《拜月亭》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文创新性的运用了现代的传播学理论,对传统的戏曲传播做了分析,进而向人们展示一部戏曲完整的发展和传播脉络。
其他文献
杨义作为当下最具影响的学者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有人开始对其进行研究。杨义在学术研究中不仅注重对具体文学、文化现象的深入探研,更强调对中华文明的总体把握,以还
曹禺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的早期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是在传统与现代交替,中西文化融汇的背景中产生的力作,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标志着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分布于用户附近的以新能源、热电(冷)联供等形式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得到了快速开发。将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中低压配电网中
王小波的小说在九十年代的出现,不啻于当代文坛的一声呐喊。王小波小说在九十年代、“文革”、性、知识分子、自由主义、反抗强权等诸多场域中取得了某种协调,使得其文本呈现
中国高校教学管理中过度行政化问题,一直受到国内高教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教学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不仅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也制约和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的
本论文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来讨论陈染小说创作的先锋性以及这种先锋性的由来。陈染是在风口浪尖上登上文坛,成为异彩纷呈的文坛的一个“个案”,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首先,她
乡土文学一直是乡土中国的文学主流,尽管20世纪是乡土中国从农耕文明走向现代化进程转型的重要时期,但乡土文学在百年中国文学中依然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呈现出特有的审美
查阅涉及话本研究的相关文献与专著论文后我们发现,有关于《大宋宣和遗事》这部作品的文学研究较为薄弱,对于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研究专著更是一篇未见,而大部分学者的关注点都
本文以黄庭坚的戏题诗为研究对象。希望借助本文探究黄庭坚戏题诗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戏题诗溯源。戏题诗是指题目中含有“戏”字的诗歌。一般具有诙谐
静脉畸形是一种胚胎血管在发生过程中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目前主流的治疗手段是硬化剂注射和手术切除。弥漫型的静脉畸形病变范围广,手术治疗常因为不能完全切除而导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