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在德性观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呈现亚里士多德与孔子德性观的异同。第一章主要论述:在时代背景方面,将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阐述各自的不同。在理论渊源方面,亚里斯多德以前的德性观点都在不同程度上把德性与知识、理性联系在一起。与西方不同,自西周以来的华夏文明就把德性与礼特别是周礼联系得最为紧密。第二章主要论述:亚里士多德德性观走的是“理性主义”路线。他在目的论中强调目的最终以形式表现出来。在灵魂论中强调理性灵魂是人之所以为人所独有的灵魂。孔子德性观走的是“内在超越”路线。孔子确立了德性的天道之源,把德性活动的形上之基建构在天道的流行,孔子的形上学是天道与人道的贯通,内在与超越的统一。第三章主要论述:亚里士多德根据理性的划分把人的德性分为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根据伦理德性的性质把适度的品质定为伦理德性的本质—“中庸”,根据其理性灵魂的思想把人的最高目的定为幸福。对于孔子来说,如果“仁”是孔子德性观的核心,“礼”就是这个核心的载体。对于孔子而言的“中庸”的道德人格是他所追求的最高目的,其中蕴含了孔子预设的天道思想,具有形而上的基础。第四章主要论述:近年来西方一些专家关于主张复兴亚里士多德德性观的见解。孔子德性观引导人们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启发人们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在当今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我们可以同时借鉴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德性思想,更加理性、合理地对待市场竞争,从自己的道德本性出发去权衡“义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