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旨在按照中医辨证理论指导,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进行症候学分类,并以此归纳现阶段临床患者在中医病名、证型上的分布,以达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起到一定支持的目的。同时,通过慢性浅表性胃炎动物模型的复制,探讨在动物体可以诱发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因素及动物形态等的改变,以达到指出部分可以诱发该病变的因素,并将此发现用于临床预防工作中。论文包括三篇综述、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几部分,并包括了一些引用的标准等及拟定的表格、计算得出的结果等。三篇文献综述,分别涉及了慢性胃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研究进展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现代研究进展。意在找出比较合适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动物模型加以改进并参考,以建立本实验中使用的模型。并参考中西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进展,以更科学的拟定临床病例收集表格,获得更多的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实验研究中,通过使用改进了的大鼠幽门管手术放置弹簧、并给予高渗高热溶液灌胃的模型方法建立大鼠慢性浅表性胃炎模型,并采取在造模各阶段观察大鼠体重变化、外观变化,同时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胃壁病理变化以得出大鼠是否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结论。在实验结束时,得出了模型组大鼠体重较空白组明显下降、活动减少、皮毛光泽减少,并且病理结果支持大鼠慢性浅表性胃炎改变形成的结论,提示该造模方法在建立大鼠慢性浅表性胃炎上切实可行。临床研究中,通过参考中西医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治疗标准,并结合导师的临床经验拟定临床调查表格,收集病例。并对病例的既往史、饮食嗜好、家族史、NSAIDs服药史、诱发因素及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了汇总。之后对这些信息进行了频数分析、T检验及因子分析等,得出了现在人群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多由饮食不节所诱发,其病名分布于“胃痛”、“痞满”、“呃逆”中为多见,因此临床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应针对“气滞”、“郁热”、“血瘀”、“湿浊”、“阴虚”进行治疗。为临床上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