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传统翻译理论从文本出发,追求译文和原文的“对等”和“忠实”,着重于语言层面的转换分析,认为作者和原作都是神圣不可违背的,译者一般都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往往被忽视。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翻译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译者文化身份在“译语文化中心论”中得到了应有的显形。“翻译从来就不是透明的”,译者有“目的”地对原文进行“改写”、“操纵”,在译文中彰显出其主体性。做为中国文学翻译,尤其是古典诗歌翻译的大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及其实践吸引了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兴趣,他们分别从美学理论视角,功能对等视角对其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对于译者主体性,虽也有人从文化,阐释学,哲学,解构主义等层次上进行过一定的探索,但是极少有人从操纵理论的角度来研究他的诗歌翻译理论及实践。本文主要运用操纵学派以及译者的主体性理论对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许渊冲的理论强调译者不仅仅有忠实于原作的义务也有自身创作的权利。其理论核心可以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具体包括“三美”、“三化”和“三之”。“三美”即意美、形美、音美;“三化”指通过浅化、等化、深化等翻译方法来扬长避短,尽量化出原文的音形意美;“三之”即理想的诗歌翻译必须让读者根据译文得到知之、好之、乐之的接受效果。本文用许渊冲诗歌翻译的具体实例来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如何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利用各种翻译方法操纵原文,从而实现其对原文本的操纵,体现其在翻译中的主体性。全文主体部分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述了文化转向之后,译者地位不再是”隐身人”而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发挥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操纵派理论进行了回顾,并讨论了操纵与翻译目的的关系,指出所有的操纵都是为实现译者的翻译目的服务的,因此在诗歌翻译操纵中,译者的文化态度以及其翻译目的对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三章介绍了诗歌翻译,指出其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因此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诸如对等、忠实之类的翻译原则,它要求译者必须具有创造性。第四章论述了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通过对其诗歌理论的简单介绍,分析其理论中译者的地位问题。第五章结合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的实例,说明了诗歌翻译是译者发挥其主体性、创造性,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对原诗进行操纵从而达到其翻译目的的过程。但是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要受到译入语接受环境的影响,并非随心所欲的操纵。第六章为结论,通过对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的剖析,指出译者应该如何更好的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将更多的中国古典诗歌,文学作品翻译成英语,使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古典文化,促进中国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