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的研究对象是秦汉时期的灾害救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待抚恤等社会保障措施及社会保障思想。在研究方法上将历史学的考证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秦汉自然灾害的频次和时空分布等作了翔实的分类考察和综合统计分析,考定并纠正了已有研究成果中灾害统计数据的疏漏和错误。首次将东汉都城洛阳的灾害资料作为一个典型的汉代灾害个案来考察,得出秦汉灾害记录有较多缺失的结论,有利于对秦汉灾害史、气候史、灾害与社会等问题的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述了秦汉政府的各种防灾救灾措施。
秦汉社会保障具有多元性和等级性特征,该文分别从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论述了秦汉社会保障形态的不同特点。社会保障的实施和成效,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关系密切,社会治乱、国力盛衰、帝王贤愚、吏治好坏、经济强弱等无一不影响着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秦汉社会保障的多元性和等级性特征。秦汉民间社会保障有宗族互助和民众的自我救助,宗族互助是民间保障的主要形式。秦汉政府对社会下层的保障主要针对老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尊敬和照顾老人是秦汉社会贯彻落实最好的社会福利。秦汉社会上层的社会保障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身分性特征,身分性福利主要以皇室、贵族和官僚阶层为对象,为他们提供致仕、休沐、告宁、丧葬等福利,是统治集团特权的表现。不同阶层社会保障的最大区别在于:社会下层的福利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福利经费没有保证,保障措施随意性较强;社会上层的福利对象是社会强势群体,由政府直接干预和承担福利经费,保障内容不是仅仅满足该阶层成员的生存需要,而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军人政治上和物质上的优待抚恤,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秦汉时期的兵役制度比较复杂,优抚措施也表现出多元性;优抚范围是所有将士,优抚与军功爵制的联系极为密切,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抚,包括在军功赏赐之中。秦汉社会保障多为临时条款,但也有经常性的措施,某些福利政策已有立法记载,表现出制度化的倾向。
秦汉时期已经建立了灾情奏报和灾情勘验制度,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救灾赈济的标准和方式。清明的吏治在社会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保障实践离不开社会保障思想的指导,秦汉社会保障思想的形成有个人、团体、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该文从以民为本、社会救济、尊老养老、积贮备荒、灾害防治、天命禳灾等方面探讨了秦汉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影响。
秦汉社会保障虽然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丰富的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秦汉社会保障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秦汉历史的认识,也有益于中国社会保障史的总结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