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马山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的食性、生境利用及保护

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zy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3年12月至2005年1月,作者在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分布区的南端(26.23°N,99.25°E,海拔2700-3600 m)运用直接观察法与食物遗迹法收集了龙马山群(大约80只)的生境利用和食性数据。通过种内及种间比较,评估该种的食性与栖息地特化程度。   龙马山群春季偏好落叶阔叶树的嫩芽与花;春末夏初偏好竹笋;秋季偏好果实;冬季偏好壳斗科的种子。全年的食用植物共计27科52属97种,多于中部和北部猴群利用的种数。与疣猴亚科其他成员的食谱相比,这个数目仍然偏大。   龙马山群的生境利用方式可归纳如下:(1)家域被山脊分割为5个相对独立的斑块,斑块之间走廊状况差;(2)进入地图方格(250 m×250 m)数与观察天数的关联曲线呈台阶状上升,在120个观察日前后达到渐近线;(3)年家域面积约为9.56 km2,个体密度约8.5只/km2;(4)冬季与春季生境利用模式相似;(5)夏季仅充分利用1个斑块;(6)平均利用海拔高度为3023.75m。   考虑到(1)北端(西藏小昌都)猴群的食用植物种数为20,而中部(云南维西塔城)是59种;(2)地衣类的取食时间(树冠或以树冠为主的扫描观察)在北端是82.1%,而中部是60%;(3)龙马山群具高度生境选择性,全部家域在针阔混交林范围内。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黑白仰鼻猴的食性,以及相应的生境需求并没有特化。北方猴群当前的食物与生境的‘不寻常’状态,或多或少是无可奈何的生态适应。   与位于西藏芒康县的米拉卡群比较,龙马山群所受到的人类干扰主要是生境的破坏与丧失,而米拉卡群面临的主要为偷猎。尽快建立保护区,禁止烧山毁林,实施巡护制度,杜绝偷猎是龙马山群避免灭绝的唯一出路。
其他文献
纳米薄膜是当前新技术新材料开发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纳米膜以及磁性层和非磁层材料相间组成的磁性多层膜由于其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磁学及其他物理性质,如层间耦合、界面各
随着MEMS设计以及加工工艺的发展,对工艺标准化以及在线提取材料特征提出了需求。本文即根据这一需求提出了一套标准化的、通用的用于MEMS器件加工的3层多晶硅表面加工工艺及
外生菌根菌(ectomycorrhizal fungi)与植物间的共生现象在自然界非常普遍,尽管人们早已发现在盐渍环境中存在着这种共生关系,但对菌根共生体的耐盐性机理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PECVDSiC薄膜材料制备及在MEMS中的应用研究 本论文对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SiC(碳化硅)在MEMS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SiC材料因其优良的电学、机械和化学
液晶显示器(LCD)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信息设备。虽然以TFT-LCD为代表的高端显示设备近年来发展迅速,但CSTN-LCD以其低成本、低功耗的优势在移动通信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
针对常用的硅基MEMS器件难以在高温、高压、腐蚀性等条件下正常工作的情况,本文开发了适用于恶劣环境的碳化硅MEMS谐振器。 本文利用PECVD手段制备碳化硅薄膜,其低温特性使
激光玻璃在激光技术应用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使激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功率激光器的研究中,激光玻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光子晶体光纤的诞生,人们开始设想利用
为适应自然环境中不断变化的光照条件,光合生物可以通过状态转换来调节激发能在PSⅠ和PSⅡ之间的平衡。状态转换是植物短时适应的一种重要调控机制,主要是通过PSⅡ主要捕光色素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抗性的日益提高,寻找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生素己迫在眉睫。据统计,目前从陆地微生物筛选到的活性物质中,有90%都是已知的,这给新型活性物
水稻(Ori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水稻主要病害。本研究采用砂培实验,以抗病性不同的一对水稻近等基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