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潘公弼新闻实践与思想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公弼(1895-1961),名保同,字公弼,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是民国时期著名新闻教育工作者。民国时期新闻界盛行着“南潘北张”的说法,“南潘”即潘公弼,“北张”即天津《大公报》主笔张季鸾。由此可见潘公弼在民国新闻界的名声之大、地位之高。然而,此前学界对他的新闻实践与思想却鲜有研究。民国时期潘公弼的新闻实践活动相当丰富,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13-1917年,潘公弼与邵飘萍先是留学日本,创办东京通信社,后相继回国,在上海从事新闻工作。1913年他在东京与志同道合的邵飘萍结识,这是他投身新闻事业的起点。第二个阶段,1918年10月—1919年11月,潘公弼与邵飘萍在北京办《京报》,遭到了北洋政府的迫害。第三个阶段,1919年12月—1937年7月,潘公弼在上海《时事新报》工作。这一段是他新闻事业的鼎盛时期。他在主持报馆工作的同时,也广泛参与各种新闻团体活动、发表公开演讲,同时为各种新闻期刊撰稿,在上海报界名盛一时。1926年后,他先后担任上海国民大学、复旦大学、沪江大学等学校的新闻系教授,成为我国近代新闻学教育群体中的一员,培养了大批的新闻人才。第四个阶段即抗战时期,潘公弼积极开展了抗日宣传活动。第五个阶段即解放战争时期,潘公弼先后在重庆、新加坡、香港等地进行办报活动,主办了《中央日报》、《星洲日报》、《国民日报》等多份报纸,错误地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为国民党效命卖力。潘公弼的新闻思想主要包括言论自由、报纸评论、新闻编辑方法论以及报馆管理思想。言论自由和报纸评论思想是潘公弼新闻思想的核心。他认为,言论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但它并不是绝对的,要受到良法的制约;言论自由是政府获得健全民意的保障,也有助于维护政府的威信;报纸作为捍卫言论自由的先锋,应无惧外界的威胁与利诱。他主张,报纸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民众的指导者与代表者;在政治上,报纸评论对内可以促进舆论政治的形成,对外应担负起辅助国家进行国际宣传的作用。新闻编辑方法论和报馆管理思想是潘公弼在长期编辑新闻和管理报馆的实践中形成的具体方法,对报馆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从社会大众对新闻的需求出发,将新闻划分为应知之新闻和欲知之新闻,提出编辑新闻应以社会大众为中心,满足大众需要的编辑方针。同时潘公弼提出编辑新闻需要遵循收集、选择、整理和编成四个步骤。此外,潘公弼立足于我国报馆发展的实际,将报馆划分为股份公司制报馆和党报馆,两者在内部董事会的职权和招揽人才方面有显著差别。最后潘公弼指出一个报馆只有满足五个关键条件,才能称为健全的报馆。民国时期潘公弼的新闻实践与思想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总的来看,其影响在1945年之前基本上是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了民国时期我国报业的发展,影响和启发了许多的新闻界名人,为民国时期的新闻界培养了大批的新闻人才。但是其影响在解放战争时期则基本上是负面的、消极的,他在这一时期沦落为国民党舆论宣传的工具,失去了独立报人的立场。
其他文献
用户说,我需要一部手机可安装更多海量的手机应用,于是智能手机出现了:用户又说,我需要一部坚固的手机,即使不小心掉在水里依旧可以正常使用,于是三防手机出现了。当这两者结合在一
众所周知,工业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今天工业4.0,从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到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乃至分子生物学、
描述了采用TMS32C32浮点DSP和10K10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高速高精运动控制系统的构成,该系统使用B样条插值算法对运动曲线进行平滑处理和用PID算法对运动过程加以控制.
在李家水库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对冲击钻机的造孔、混凝土浇筑、浆水管道系统正常运行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施工中采取了经济有效的保温措施,成功地解决了低温带
"PCFan评测室"推出的评测类文章,一直以来都是大家选购硬件产品的标杆。对于电脑硬件的性能测试方法,想必大家已经是耳熟能详了。而平板和手机的硬件性能该如何测试呢?有没有软
介绍了JVM的内存管理技术,提出了KVM的内存管理策略和实现技术,讨论了利用预处理程序改进KVM性能的机制.
将照片保存在本机中,只能自己或周围有限的几个朋友欣赏,所以更多的情况下,我们会将其上传到网络相册中,让天南地北,谋面的或未曾谋面的朋友一起来欣赏。而且将照片保存在网络相册
介绍关联规则挖掘的情况,在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经典Apriori算法的改进,提出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在计算候选大项集支持度所涉及的记录数目将小于事务数据库
中国青少年身体体质水平不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是体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思想,解决新的实际问题,各个学科的改革以及课程模式的改进已成为必然。我国不仅面临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的问题,还面临着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季浏教授与其团队提出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重点突出体育课上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均达到一定标准,并且经过不断的实验研究证
介绍了潘庄灌区的基本情况,对沉沙池进行了详细说明及布置,针对沉沙池荒漠化治理情况,提出了灌区泥沙处理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