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碰撞中的美国华裔女性身份认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by289702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是美国华裔文学繁荣发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影片《喜福会》以四对母女,七位叙述者和十六个故事为载体,讲述了1949年之前移居美国的中国母亲和她们美国出生的女儿——两代华裔女性——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一直以来,美国社会都是以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男性为中心,而作为散居族裔的美国华裔女性,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来自文化、种族、性别的歧视和压迫,她们被置于社会、文化和语言的边缘地带,既要反抗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对散居族裔的种族歧视,同时又要与存在于中美文化中的父权制作斗争。作为一个拥有华裔身份的美国作家,谭恩美的这部作品无一例外地涉及到了在两种文化并存的家庭和族群中生活的华裔女性的身份焦虑感和危机感,尤其是在一个以自人文化为主导的社会里,华裔美国人,特别是华裔女性,在美国社会所遭受到的挤压以及华裔后代对自我身份认同方面所产生的种种困惑。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前两章简要介绍了此论文的写作背景、影片的概括以及当前的研究概况。第三章则介绍了本文所涉及到的主要理论框架——“身份”这一概念,尤其是华裔这一散居族裔在美国进行身份认同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身份认同过程中所面临的窘境。第四章和第五章中,笔者以影片中四对母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分别对华裔美国女性在中美两种文化的“火缝”中生存所面临的身份冲突进行了具体阐释。由于受到美国文化中存在的种族中心主义、对散居族裔的偏见以及中美文化中并存的男权制等的阻碍,华裔美国女性在文化身份、族裔身份和自身身份认同中面临着两难的境地。通过两代人之间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逐渐打破沉默,实现了华裔美国女性对自身文化身份的界定。在最后一章的结论中,笔者探讨了在当今各文化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和合作过程中,华裔美国女性如何逐渐打破由来已久的“熔炉”式文化霸权,并开始追求一种新的“和而不同”的身份认同过程。
其他文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执行屯垦戍边历史任务的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于一体的特殊组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年代,兵团体制的优越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不断进步,我国少数民族妇女的地位有着较为明显的上升,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少数民族妇女地位的提高是有目共睹
本文认为,我们与其把哲学思考的重点放在心性、真理、本体这些主题上,还不如放在一个更为“表层”的问题上:这就是如何使人人都有面目。人类发展至今,真正显示出自身面目的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类免疫相关性疾病,自身免疫体系的调节异常是其发生的基础,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参与其发生、发展。辅助性T细胞17(Th17)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为CD4+T细胞的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日渐扩大,单中心城市结构和居住郊区化的发展的双重效应下,就业和居住在空间结构上的分离成为北京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
中国古代巫文化主要有两个基本方面,即祭祀文化和卜筮文化。中国早期祭祀文化和卜筮文化是交错互叠的,它们既分化又交错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和生存哲学积淀了丰厚的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再入院率和病死率亦逐年升高,5年的病死率为50%左右,与恶性肿瘤相似。随着目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
每个民族的政治体系都有一定的民族政治文化相伴随。佤族作为一个古老的跨境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独特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环境形成了佤族具有民族特色的政治文化。作为
<正>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导入新课,感知生命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仔细欣赏,看看你是否从画面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