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哲学审视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i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来,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并几经寒冬和复兴。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热潮。人们对人工智能充满了满腔热情和浓厚兴趣,甚至已经在讨论我们是否正在迈向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奇点”时代。人工智能的理论建立在抽象的哲学思考之上,其本质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关心的主体、智能、思维、心灵、意识等概念,都是哲学史上反复讨论的问题,现阶段人工智能研究是离不开哲学的。但当前人工智能的研究大部分都停留在关于人工智能“元问题”的研究,很少有人会回溯到人工智能发展的哲学脉络中去探寻答案。人工智能现在的复兴是由于迅速发展的算法、算力和数据驱动的,但是人工智能哲学理论基础在近五十年内未能取得突破性进步,原有的哲学争论仍然存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其哲学理论基础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人工智能领域“盲人摸象”的现状呼唤哲学的参与。正是人工智能的出现才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探索人之为人的本质。本文从哲学视野下重新审视人工智能,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具有超大信息存储能力、超快运算分析速度、超强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人工智能在理论框架可行性、语义性、意向性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缺陷。从哲学层面论证了像人类智能一样的人工智能是很难构建出来的,明确了机器意识在判定标准和可行性方面都有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运用齐泽克的主体理论,以“主体”和“人”的区别为视角,阐述人类意识的独特性,强调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说明人机协同才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之道。首先,本文回顾了智能概念在哲学史上的起源,总结了哲学史上关于人类心智的猜测与研究,对人工智能概念进行解析并厘清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的关系,解释了现阶段人工智能的研究为什么离不开哲学。以三次人机博弈为切入点,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三次浪潮,为人工智能科学的基本思想呈现一种历史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领域反复出现的一个模式:在早期取得巨大成功后总是伴随着突如其来的困难。其次,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内在探索进路。本文认为计算机科学有两条相互交错的路线,计算机的理论路线可以追溯到图灵,计算机的工程路线则起源于冯·诺伊曼。图灵的可计算理论为人工智能发展铺平理论道路,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原始基础的考察和“万物是否皆是图灵机”的讨论,揭示了计算机能力的局限性。冯·诺依曼的计算机逻辑结构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他关于人脑与计算机的比较,也为我们讨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带来启发。正是在图灵和冯·诺伊曼研究的基础之上,人工智能横空出世。本文以研究纲领为区分,总结了人工智能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主义学派、联结主义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技术进路和发展瓶颈,介绍了人工智能最新的发展成果,认为人工智能各大学派的理论支撑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再次,从哲学视野下对人工智能进行了重新审视。通过分析与讨论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德雷福斯的人工智能批判理论、塞尔的“中文屋论证”思想实验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理论,说明依赖符号表征的人工智能,不能呈现不可形式化和不可表征化的智能,人工智能与心灵解释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还没有摆脱“无心的机器——无情感的机器”的命运。这些论证精准地预见了人工智能繁荣背后的哲学危机,人工智能专家们也尝试从哲学中吸收思想资源。最后,运用齐泽克的主体理论对人工智能进行哲学分析。齐泽克认为德雷福斯等哲学家人工智能批判的主要问题在于他认为主体直接就“是”他的身体,但主体实际上是一个空位,“我是谁”往往是由主体间的符号网络决定的,计算机不能像人一样意识到自身正在意识这件事,也不能作为意识主体参与其中,所以计算机在齐泽克那里不能称为“主体”。人工智能是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对人工智能性质的追问,应当是一种对人类存在本身的追问。通过论述齐泽克对侯世达、梅青格、达马西奥、丹尼特等认知科学家意识模型的解读和批判来分析意识问题,揭示了人类自我意识的无意识性和意识的回溯性原理,从哲学超越论的维度论证了人的不完美性才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总之,通过对人工智能冷静、客观而深入的哲学思考,我们认为我们无需惧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要威胁到人类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人工智能体现并延伸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发展才是未来社会的主旋律,人的主体性是人机协同的关键。此外,人工智能不仅是各种计算与智能技术的集成,也融入了人的价值判断和智能思维,因此关注人工智能的价值审视和伦理调适,让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惠及所有人,为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做好准备也是很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绿色和创新发展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工厂背景下,混流装配线发挥了多品量、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在产品多样化和经济批量方面的优势,随着物料配送AGV广泛应用于混流装配线,如何兼顾配送效率、环保经济性目标,优化准时制物料配送决策,仍是制约混流装配线发挥最大设计产能的实践问题之一。论文针对混流装配线物料配送和配送AGV调度问题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综述,
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在癌症治疗纳米医学领域。纳米材料的优势通常为尺寸较小、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好、可以被动靶向到肿瘤中,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种类的纳米粒子特性,纳米材料通过较高的负载及可控的释放药物应用于光热、光动力治疗等。随着纳米医学的深入研究,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功能化成为了癌症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如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药物(Ferumoxytol)能够诱导细胞铁死亡杀灭白血病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扰,经历冲击后的茶饮市场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存潜能,品牌茶饮迅速调整,通过品牌文化塑造、研判市场走向、分析消费偏好、数字化渠道升级等方面的努力,新茶饮品牌重新定义了中国茶饮市场。市场现状奶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台湾地区,茶饮行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经粉末时代、街头时代逐步发展成为现制现售茶饮时代,即选择性采用茶叶、水果、
期刊
抽象行政性垄断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当前为害甚巨。竞争政策规制抽象行政性垄断是深化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当前《反垄断法》《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已经初步建立抽象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规制体系,行政司法审查则是通过诉讼和司法裁判实现法律规制效力、落实抽象行政性垄断法律责任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司法审查规制不能的实然问题为导向,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类智能得到了不断增强,为人类社会生活提供了高效与便捷的手段,但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不断替代也开始引发人类未来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控制、伤害甚至彻底取代的担忧。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中正面影响是主流,其表现形态往往是明晰的、确定的、有显著效益的;而负面的影响是在不合理的应用中出现的,其表现形态往往是隐蔽的、不确定的、难以把握的。人们应该如何从伦理角度看待这些正面影
现代医院管理中财务信息化随处可见,但真正利用全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管理效能的医院在市县级三甲及以下的医院并不普遍,那么医院怎么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效能的提高,信息化是唯一的出路。
为了提高页岩气水平井水力泵送桥塞施工设计与作业的科学性,进行相关理论和模型分析,以及水力泵送桥塞速度场、压力分布特征、驱动力变化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在页岩气水平井井下水平段的套管内,桥塞运移速度的快慢取决于水流速度的大小和电缆拉力的大小;当桥塞沿着井筒的中心轴线匀速运动时,泵送水流驱动力等于电缆对桥塞的反向拉力与桥塞-套管间的摩擦力之和;为保证电缆的强度安全,电缆规格应根据水流作用力、套管-桥塞的
细菌等微生物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乃至生物膜形成,不仅破坏材料自身性能,引发的感染问题更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改变材料表面润湿特性,赋予其超疏水性能是阻止细菌在材料表面粘附、污染的有效手段。然而,超疏水表面在微生物环境中受其稳定性不足的影响,抵抗细菌粘附缺乏长效性,进而导致细菌感染的持续发生。因此,同时赋予材料表面超疏水特性和有效的杀菌活性,使其不仅可以抵抗大多数游离细菌的附着,还能对少量发生粘
法律和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两大行为规范,共同维护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一般认为,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有他律的特点;道德则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风俗习惯来作为保障,具有自律的特点。以此种认识为基础对道德与法律有了如下理解:道德主要靠内心信念和良心自责来实现,法律则主要靠国家强制力对个人的外在约束来实现,由此可以得出道德是自律的,法律是他律的结论。然而,这种基于对道德和法律的直观认识得出的结论实则表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