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史史料学论纲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ahaoch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中国环境史研究取得的成绩相比,相关环境史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则略显滞后。简言之,目前中国环境史料的研究多集中于先秦、唐宋和明清几个时段的正史、方志、档案等文献史料的讨论,而于丰富的口述、实物和图像中的环境史料的关注稍显不足;此外,学界对域外文献、田野调查资料、自然科学观测数据等特殊环境史料的利用亦不多见;至于环境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与环境史研究取得的成果相比,则更显滞后。上述环境史料研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环境史研究的深入和本土化、国际化发展水平。鉴于此,本文在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环境
其他文献
学位
目前的高温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中的承载部件往往要求材料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韧性,然而,现有的光刻电铸模造(Lithographie Galvanisierung Abformung,LIGA)Ni 由于高温下晶粒粗化而强度较低,而广泛关注的具有高热稳定性的纳米晶Ni-W合金往往韧性较差,两者均无法满足高温MEMS构件所用材料的实际
学位
随着机械设备大型化、高效以及高可靠性的快速发展,机械密封的使用环境也越来越严苛,要求能够在高速、高压、高温及复杂介质等工况条件下保持可靠的工作状态。因此,机械密封的创新研究和技术改进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在密封端面设计加工表面织构是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研究发现,表面织构往往不能同时改善机械密封的润滑和泄漏特性。鉴于此,本文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对密封端面的表面织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期改善机械密封的综合性
学位
微悬臂梁是微机电系统中的常用结构,广泛应用于微调制器、微制动器、微能量采集器、微机械开关等各类微小型器件及设备。传统微悬臂梁加工多采用基于硅的微细加工技术,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腐蚀剂等对环境有污染、腐蚀精度不易控制。超薄玻璃以其轻薄、透光率高、光电性能好、耐腐蚀等优点在室内建筑、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能量存储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用作微悬臂梁的基体材料鲜有报道。针对超薄玻璃
学位
热电材料可以将热能和电能直接进行转化,并且受换能体系规模的影响较小,在小型电子设备冷却、废热发电和微型传感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于发展非常迅速的可穿戴和柔性电子产品,热电材料可以利用皮肤与环境的温差进行发电或对温度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新的应用需求促使热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方向逐渐趋向于柔性化、微型化和高密度集成化等方面。热电薄膜材料相较于传统的块体热电材料,更容易实现柔性化和微型化,并
学位
在高功率脉冲电容器迫切需求的推动下,高储能性能介电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理想的介电材料击穿场强高、介电损耗低、介电常数高,并且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陶瓷材料虽然具有高介电常数,但是其击穿场强低和介电损耗高。此外,陶瓷材料的加工性能差且缺乏柔韧性也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有机聚合物通常具有高的击穿场强且易于加工,但其介电常数低。总的来说,很难找到具有所有理想性能的单一介电材料。将高介电常数的陶瓷填料
学位
铁电材料从发现至今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而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随着以钛酸钡、锆钛酸铅为代表的钙钛矿氧化物的发现,铁电性的研究逐渐成为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个热点.传统上,利用铁电和压电性质,铁电材料被广泛应用到传感器、存储器等方面;现在,随着微观纳米技术的进步,低维复合结构如纳米点、纳米管、超晶格、超材料等的铁电体展现出独特、优异的性能,因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热力学唯象理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
学位
自二十一世纪起,人们逐渐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时代。目前,拥有更高速度,更小尺寸,更低功耗,更高容错率等优异性能的电子器件的制备成为了研究的重点课题。但是随着器件尺寸减小而急剧增加的各种负面量子效应以及热效应,使得依赖传统材料的电子器件的发展进入了难以突破的瓶颈期。为了打破僵局,人们开始尝试将除电荷属性外的新自由度-自旋以及近年来异常“火热”的拓扑新材料引入到器件的制备中去,期望能够制备出性能远
学位
钙钛矿单晶氧化物薄膜不仅在多个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而且在结构和电荷调控下具有衍生新奇物性的特殊性,是一种重要的量子材料,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现在对于调控复杂氧化物物性,尤其是其界面处的物性,所涉及的机制非常不清楚。作为调控下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晶格变化和电子结构变化,其精确状态的表征非常困难,尤其是薄膜或者超晶格界面层的晶格结构和电子结构。目前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如何调控、表征和理解电子结构
学位
纳米银的大量使用,会让其不可避免地进入水环境,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并产生毒性效应。表面电荷是影响纳米银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及其毒性效应的重要因素。然而,人们对表面电荷如何影响纳米银在生物体的富集及产生毒性效应的机理知之甚少。本论文研究采用富集动力学模型、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揭示了表面电荷对纳米银在小球藻体内的富集动力学、毒性效应及毒理机制。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富集动力学模型结合热力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