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震动使得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开始重视对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与监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业在国民经济的成长与调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商业银行又是我国金融业的核心,其良好的经营绩效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由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所决定的,而公司治理结构,究其根本,是对股权结构的治理。因此,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如何优化上市银行股权结构进而提升经营绩效进行研究,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并简要评价,同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有关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基于对股权结构、经营绩效的定义及二者关系的理论分析,梳理和总结了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相关理论。研究了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和股权流通性的相关概念和度量,阐述了经营绩效的内涵,总结了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作用机理,同时简要阐述了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三者的传导机制,从而为本文的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上市银行股权结构和绩效的现状分析。分别从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和流通性来描述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现状,并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上市银行绩效的现状。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首先,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10-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四个方面构建了综合绩效指标P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以及股权流通性的角度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1)、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CR10)、Z指数、国有股比例(GY)、非国有法人股比例(FGY)、境外法人股比例(JF)和流通股比例(LT)作为解释变量。其次,根据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并建立回归模型。最后,对银行股权结构与综合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相对集中型股权结构最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国有股持股比例的增加不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非国有法人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强,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绩效;流通股比例的增加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升。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选择“相对集中、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适度降低国家持股比例、优化国家股东行为模式,积极引进优秀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