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橡胶木改性工艺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橡胶木作为重要的经济树种,其木材具有颜色淡雅、纹理美观、密度小,加工性能和涂饰性能优良等优点,但因其亲水吸湿性强,具有尺寸稳定性、生物耐久性差的缺点。目前木材防霉防腐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添加防腐剂杀灭入侵木材的微生物,但防腐剂的流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论文以木材疏水改性为出发点,使用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为骨架材料,在橡胶木表面构建超疏水涂层,结合防潮预处理,制备了高效拒水性橡胶木,研究了各处理方法中工艺参数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对其防霉防腐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如下:(1)探究PS-乙醇、PS-SiO2两种超疏水改性体系的最佳工艺,首先确定PS在橡胶木表面成膜性的最佳溶液浓度为10%(w/v),并研究了乙醇添加量(5%、10%、15%、20%、25%),SiO2乳液浓度(0%、0.4%、0.8%、1.2%、1.6%、2.0%)及二次浸渍时间(1s、5s、10s、30s、60s)对橡胶木疏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S-乙醇疏水改性体系最佳工艺为PS-CH2Cl2溶液浓度10%(w/v),乙醇加入量10%(v/v),橡胶木水接触角提升至132.7°;PS-SiO2疏水改性体系最佳工艺为SiO2-丙酮乳液浓度1.6%(w/v),二次浸渍时间5s,橡胶木水接触角提升至155.6°;(2)针对超疏水改性橡胶木存在的吸湿性问题,分别采用物理(高温热处理)、化学改性两种方法对橡胶木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处理温度(185℃、200℃、215℃、230℃)、处理时间(1.5h、3h、4.5h)及试剂种类(乙酸酐、糠醇、马来酸酐)、浸渍时间(1h、2h、3h、4h)对橡胶木吸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最佳工艺为处理温度230℃、处理时间4.5h,改性橡胶木吸湿增重率降低46.29%;化学改性最佳工艺为糠醇浸渍4h,改性后的橡胶木吸湿增重率降低25.03%;(3)对第一、二阶段试验中改性材进行防霉、防腐测试,并加入IPBC防霉剂处理材作为第二对照组,综合评测防潮、超疏水改性对泰国橡胶木微生物抗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的超疏水涂层对橡胶木表面具有较好的防霉、防腐综合性效果,其中经230℃、4.5h高温热处理材的超疏水涂层,霉菌感染面积降低了38.57%,感染值由4级提升至3级,白腐菌、褐腐菌侵蚀质量损失率分别降低79.60%、76.07%;证明经预处理的超疏水界面有助于抑制微生物生长、扩散。论文制备了一种具有高效疏水防潮效果的改性橡胶木,同时赋予其具有一定防霉、防腐性,有利于延长泰国橡胶木储存、使用寿命,减少了有毒试剂的使用,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吲哚乙酸(IAA)是一种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植物激素,能够有效地促进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发育和细胞RNA的合成。芽孢杆菌具有繁殖速度快,抗逆性强,利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因此,本研究采用含L-色氨酸的LB液体培养基筛选产IAA能力高的芽孢杆菌,综合其解磷、降蛋白等生物学特性,获得两株多功能菌株,然后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初步研究其对小白菜种子发芽和拟南芥根系发育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小白菜和玉米盆
食品生产、销售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在信息化、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下,数字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有力的保证。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防范和治理,必须在以往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建立乳制品企业风险预警管理模型以及采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提升乳制品的安全监管能力。
猪场废水主要源于猪场水冲粪工艺清粪产生的污水,是一种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浓度高、臭味大、色度深、存在重金属、抗生素、细菌及病原体数量庞大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常见的猪场废水处理工艺为“沼气池+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生化处理排出剩余污泥,生化尾水难以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的要求;对于日渐严苛的新标准,传统工艺的出水效果(如夏季组合工艺出水)难以满足排放要求。
本研究以培育节粮型优质肉鸡为目标,以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的黄羽优质鸡品系(A系和C系)、矮小型隐性白鸡品系(B系)为育种素材,采用三系杂交配套模式,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及配合力测定,培育出了商品代肉鸡符合市场需求的节粮型优质鸡配套系。主要结果如下:各纯系羽色一致、体重均匀度高、生产性能良好。其中A系公鸡120 d体重从1685g上升到1760 g;母鸡体重从1190 g上升到1240 g,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位法聚磷酸铵(APP)与原位法磷酸一铵(MAP)对玉米和茄子生长的影响。分别以赤红壤和石灰性土壤为供试土壤,以工业级磷酸一铵和聚磷酸铵为对照进行了以下4次盆栽试验。1)对比了原位法APP与原位法MAP在赤红壤上和石灰性土壤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该试验分别设置了CK(不施磷)、工业级MAP、原位法MAP、APP、原位法APP 5个处理;2)比较了原位法APP与原位法MAP在水稻土上对茄
面对各专业领域激烈的人才竞争,当前很多企业虽然对员工培训工作足够的重视,希望通过自主人才培养来满足自身的专业人才需求,但在培训模式仍比较传统的情况下,其实际培训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而对于员工培训的数字化转型,则恰恰能够帮助企业改变这一员工培训工作现状。基于此,
期刊
昆虫种类繁多,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也多种多样,昆虫共生真菌是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杜比亚蟑螂(Blaptica dubia)共生真菌曲霉属Aspergillus sp.Bdf-2为研究对象,通过大规模发酵提取和制备其次生代谢产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和鉴定得到单体化合物并测定其生物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共制备石油醚层次生代谢产物20.7 g和乙
针对楝叶吴萸和山杜英在移栽过程中,苗木移栽存活率低的问题,应用不同浓度(50mg/L、100mg/L、150mg/L)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和ABT-3号生根粉(ABT-3))对楝叶吴萸和山杜英苗木进行根部灌溉处理,测定其叶绿素荧光(PSII实际量子产量Y(II)、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根系活力、根系形态指标(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是霉菌产生的毒性极强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乳与乳制品和霉变谷物中。目前研究较多的黄曲霉毒素有黄曲霉毒素B1(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黄曲霉毒素物理与化学性质稳定,加热处理很难将其破坏,是目前公认的毒性最强的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不仅会造成动物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进入人体后还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原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丰富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深,养老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一些残疾人士缺乏手部操作能力,日常生活起居很不方便。研发一款智能、高效、廉价的养护设备帮助这部分手部不方便的老年人或者残疾人士完成一定的日常操作就显得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运用当今热门的机器视觉技术,基于Dlib人脸识别库和CK+表情数据库,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实现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