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Narcotrend监测维持术中相同的麻醉深度(D0~D2水平),探索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药物及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患者的选择与分组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年龄60~80岁,排除内分泌疾病、未经控制的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长期服用镇痛、镇静药物等情况且估计有插管困难者;排除经术前MMSE检查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5组:静吸复合组七氟醚-芬太尼维持麻醉(A组,n=20);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n=20);异氟醚-芬太尼维持麻醉(C组,n=20);全凭静脉组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D组,n=20);异丙酚-芬太尼维持麻醉(E组,n=20)。术前均向患者说明此项研究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麻醉方法:术前访视患者,记录相关资料并进行术前MMSE评分。所有患者均禁食12h,禁饮4h,均未给予术前用药。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输入复方乳酸钠10ml/(kg·h),静息10min后,连接Engle-3000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充分吸氧去氮后,各组均以咪达唑仑0.04mg/kg、异丙酚1.5mg/kg(速率40mg/10s)、芬太尼4μ 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插管时间限于30s内,一次成功)插管成功后气管导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设定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0~12bpm,吸呼比(I:E)1:2,PETCO235~45mmHg.麻醉维持A组1%~3%七氟醚;B组1%七氟醚,异丙酚5~8μg/(kg·min)瑞芬太尼1~2μg/(kg·min);C组1%~3%异氟醚;D组采用靶控输入方式输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异丙酚(血浆靶控浓度为3~4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3~4μg/ml)E组采用靶控输入方式输注异丙酚。异丙酚(血浆靶控浓度为3~4μg/ml)。术中维持Narcotrend于D0~D2水平,连续监测ECG、HR、SBP、DBP、SpO2、PETCO2;维持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在基础值的±20%。术中血压低于90/60 mmHg或低于基础值的30%静脉推注麻黄碱10mg/次,心率低于50次/分静脉推注阿托品0.3 mg/次.各观察组均缝皮结束时停用麻醉药物。拔管指征为:能听从口头指令,能睁眼,自主呼吸恢复(频率>12bpm),潮气量300 ml以上,吸入空气5分钟,SpO2在95%以上,举臂时间大于3秒,血流动力学稳定,上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完全恢复时拔出气管插管。连续监测ECG、HR、SBP、DBP、SpO2、PETCO2及Narcotrend。记录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言语应答时间等麻醉恢复指标。术后对患者均采用自控静脉(PCIA),吗啡0.5mg/ml,以2ml/h持续给药,于术后1、3、6、12、24h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简易智力状态评分检查(MMSE)。 结果: 1五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麻醉时间等一般情况均衡(P>0.05)。 2麻醉恢复情况: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分别为七氟醚-芬太尼维持麻醉A组(12.79±2.1 min)、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10.09±1.1 min)、异氟醚-芬太尼维持麻醉组C组(14.45±1.9 min)、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D组(9.254±1.1 min)、异丙酚-芬太尼维持麻醉E组(10.38±1.1 min)。显然B、D、E组时间接近1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睁眼时间均长于前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拔管时间分别为A(14.63±2.7min)、B(11.36±1.5min)、C(16.78±2.5min)、D(10.45±1.5min)、E(11.78±1.3min)。从统计结果来看B、D、E拔管时间都接近1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时间相差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言语应答时间统计结果显示:A(16.92±3min)、B(12.49±1.6min)、C(18.95±3min)、D(11.75±2.0min)、E(13.03±1.5min)。B、D、E组时间基本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时间相比于其他三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利用MMSE评分确定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患者术前MMSE评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3h、6h、12h、24h组间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hT1(25.60±1.9)、术后3h T2(26.30±1.7)、术后6h T3(26.70±1.6)MMSE评分与麻醉前T0(28.65±0.9)比较均明显下降,出现了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 T4(27.35±1.7)、术后24h T5(28.00±1.5)评分与麻醉前T0(28.65±0.9)比较数值接近,说明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hT1(24.05±2.5)、术后3hT2(24.80±2.5)、术后6h T3(25.50±2.5)MMSE评分与麻醉前T0(27.30±1.6)比较下降显著,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 T4(25.90±2.4)、术后24h T5(26.90±2.3)评分与麻醉前T0(27.30±1.6)比较数值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hT1(23.45±2.8)、术后3h T2(24.05±2.8)、术后6h T3(24.75±2.7)、术后12h T4(25.45±2.7)MMSE评分与麻醉前T0(27.10±2.2)比较均明显降低,患者出现了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 T5(26.15±2.6)与麻醉前T0(27.10±2.2)比较评分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1hT1(25.05±2.8)、术后3h T2(25.50±2.6)、术后6h T3(26.30±2.7)MMSE评分与麻醉前T0(27.90±1.7)比较下降显著,患者基本都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 T4(25.45±2.7)、术后24h T5(26.15±2.6)评分与麻醉前T0(27.90±1.7)比较分值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认知情况恢复至术前水平。E组术后1hT1(24.30±2.7)、术后3h T2(25.15±2.7)、术后6h T3(25.90±2.9)评分与麻醉前T0(27.40±1.7)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术后12h74(26.60±2.9)、术后24h T5(27.15±2.7)MMSE评分与麻醉前T0(27.40±1.7)比较数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恢复至术前水平,认知障碍基本消除。 结论: 1无论全凭静脉麻醉还是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早期的认知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轻微短时间内均可以恢复至术前水平。 2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时间最短,发生率最低。 3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与异丙酚-芬太尼维持麻醉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时间及发生率都接近。 4新型吸入麻醉药七氟醚较传统用药异氟醚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时间短,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