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三相电极在电化学沉积和生物传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具有特殊表面润湿性的仿生超疏水表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已在自清洁、防覆冰、金属防腐、油水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电化学研究中,反应过程和电子转移都发生在固体电极/电解液的界面,电极表面的浸润性对于电化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却受到了较少的关注。与传统的亲水固-液两相电极相比,超疏水电极可以直接暴露出溶液的表面与固-气界面接触形成固-液-气三相界面,这会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电化学反应的界面环境和反应过程。所以,探索和研究三相电极的电化学过程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和作用原理是十分重要的。本论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采用在导电的碳纤维表面修饰低表面能聚四氟乙烯颗粒的方法,构建出接触角达到150°具有多孔透气阻水性能的超疏水碳纤维电极,随后进行单面的氧等离子体处理,将其转变为具有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三相电极。当其接触溶液后,亲水面可以保证电极与溶液的物质和电子传输,疏水面则可以阻止溶液透过保证气体与固-液界面的接触。  基于制备的超疏水三相电极,直接利用气相中的O2作为反应需要的氧源,使制备金属氧化物的过程不再依赖体相溶液的组成,在宽pH、无外加氧源物质、温和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得到多种金属氧化物。  将氧化酶固定在修饰了金属氧化物(H2O2催化剂)的疏水性电极上,利用超疏水三相电极的界面特性,将充足的O2从气相传送到反应界面,不仅大大提高了酶反应动力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响应能力,成功制备得到了性能优良的葡萄糖传感器(线性范围较传统两相电极提高了10倍),解决了一直限制第一代酶传感器发展的“氧气不足”的问题。  依据二元协同的思想,利用超疏水三相电极,将葡萄糖电催化剂和氧还原催化剂相结合构建新型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在传感器表面利用氧还原催化剂将气相中的O2还原为OH-为传感器的催化反应提供碱性微环境,从而摆脱对体相溶液中高浓度OH-的依赖。最终,成功制备得到了在中性条件下具有宽线性范围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其他文献
作为合成手性抗HIV药Amprenavir和Fosamprenavir的一个重要中间体,(S)-(+)-3-羟基四氢呋喃的大规模制备已提上日程,这迫切需要对其已有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和改进。   作者以便
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含碘亲电试剂诱导的杂环化反应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第一章:   在第一章中概述了亲电环化反应的原理、特点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并按照参与
纳米孔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单分子检测技术,近年来在DNA测序、单分子化学及蛋白质分析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DNA分析传感技术,是以核酸为分子识别原件,将待检测物的存在转变为光,声,电
2 0 1 3年是十八大召开之后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后的第三年,同时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装备制造业全力推进转型升级,为建设“装备制造
端粒DNA是位于染色体末端并对染色体具有保护作用的富含鸟嘌呤(G)的DNA序列,它由一段双链重复区域和一段单链重复区域构成,人类和哺乳动物的重复序列单元为TTAGGG,这些富含鸟嘌
学位
以2-甲基-8-羟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2-[2’-(喹啉-2”)-乙烯基]-8-羟基喹啉(1)2-[2’-(喹啉-4”)-乙烯基-8-羟基喹啉(2)和2-[(2’-氟-4’-溴-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三个新化合
中共衢州市柯城区委党校于2000年10月8日正式成立,党校座落在市区蝴蝶路,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一支较强的教师队伍。柯城区委党校作为柯城区培养各类人才的摇篮,自成立以来,
手性膦配体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手性膦配体来解决已有配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合成方法的简单和配体的
传感器是一类可以将外部刺激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相关信号的装置,近些年来人们对穿戴式探测的需求要求其具有柔韧、轻质、易集成等特点,从而更好的应用于环境监测,医疗健康,人机交
基于冠醚类主体化合物的主客体化学已发展为超分子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超分子组装作为一种新的化学合成方法倍受关注,它能够有效地合成一些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法一般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