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色彩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74次 | 上传用户:qutong1992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色彩”是指特定族群对其环境中物体所呈现颜色的认识,包括类别划分、亮度感知及其附属情感等。先秦色彩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视觉印象,本文依据文献结合实物考证,试图建构先秦色彩的视觉系统。本课题提供从语言外即颜色词的所指入手的研究思路:今天的有色动植物、有色矿物有些是先秦就有的,一般来说其色彩不会改变;先秦的传世和出土文物,其着色、染色技巧,大多已由工艺学利用现代技术和《考工记》研究成果揭示出来,可以按原样得出或染出其色彩,我们可以将这些实物分类一一进行色谱实测,得出国际通行的CIE LAB和HSB标准科学色彩记录值,汇合同一类数值,就可以找到某一特定色名在色相环和CIE LAB座标系统中的位置,得出与此色名相应的颜色词的实际所指,以及此颜色词与其他颜色词的区别点,从而为解决先秦颜色词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和分歧意见提供一个客观标准和一些可以验证的结论。先秦时期有黑、白、青、赤、黄等不同色名,由于先民给事物命名时十分注重其色彩属性,所以,每一色名下实际包括多少不等的颜色词。本论文第一章对先秦颜色词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清理。笔者参考古今学者涉及上古汉语颜色词的研究成果,先将《说文解字》、《尔雅》、《广雅》、《玉篇》中的颜色词全部找出,然后逐一检索其在先秦文献中是否有用例,有则保留,无则删之。这样,得到了127个颜色词。再根据语义特征及现实取证的可能性,选择一些词作为本论文重点考查的对象,它们是:青、苍、绿、黑、丹、红、赤、纁、縓、紫、黄、白、素、黑、玄。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论文考查的不限于这些单音颜色词,先秦文献中习见的相关的词语组合,如“青玉”、“苍天”、“青蝇”等名物词语亦在考查之列。先秦所说的五色——青、赤、黄、白、黑——实际上包括“广义五色”和“狭义五色”。广义五色是对人们所关注的无数种色彩的五类划分。“狭义五色”是指五正色。本论文第二至第六章分别研究广义之五色,第七章研究“狭义五色”即五正色。第八章为《先秦色泽》,特立这一章是因为色泽是先秦色彩认知和色彩运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必须考虑的因素。第九章研究五色关系。最后是结语与馀论。第二章先秦青色考,通过实测颜料青、蓝草染青、植物青叶、和田青玉、天空青、炉火青、青蝇之青,得出如下结论:青的特征在表示明暗的指标上,中心值是50,“青”处于7-80之间,其特征是倾向于偏暗的,是稳重不张扬的色彩。“青”主要表示蓝色和偏向蓝色的绿色。弄清了青与绿的关系,认识到先秦的青只包括部分的绿色。发现,就绿色植物而言,成片远看时古人谓之青,而单叶近看,则通常称之绿。文章又指出青与黑无关,《尚书·禹贡》“厥土青黎”应理解为“其土黑中带青绿色”。第三章先秦赤色考,通过实测大火赤色、朱砂赤色、玉料赤色、茜草染赤、赤芾之色、赤豹赤色、赤棠赤色、火狐赤色、马匹赤色,得出如下结论:赤的特征是纯度很高(58%-94%),明度较低,占据29-358°(色相环)的暖色,主要是橙黄色到大红色的部分(不包括紫红色)。“紫”是倍受关注的古代色彩,《荀子·王制》:“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杨惊注:“紫,紫贝也。”王引之则认为紫紶为紫络之误,其理由是东海人用紫草染成的紫络可衣,鱼盐可食。本文考证古“东海”地区的紫贝情况,推敲文献语意,论证了齐桓公紫服为紫贝所染。“红”是一种织物染色,因材料缺乏,无法证实其染色方法和效果。本文摸排文献,认为先秦“红”与“荭”通用,再考察古人所说“荭”这种植物,它是水边常见植物红蓼,因此“红”代表了以“红蓼”的花穗为特征的浅红、粉红色。第四章先秦黄色考,通过实测地色黄、织物染黄、玉石黄、黄昏之黄、草木枯黄、黄粱之黄、黄鸟之黄、菊花黄、黄金(青铜)黄、黄牛黄、炉火黄,得出如下结论:黄特征是明度较高(56-96,在中心值50以下),纯度高(最高达95%)的色彩,“黄”占据了32-66°的色相环,主要是色相环中以黄色为核心的色彩。《周礼》中王后之服有六种,其一是“鞠衣”。历代注解认为“鞠衣”是黄色,但对“鞠衣”色如菊花黄还是桑叶初生黄,却是争论不休;本文认为,王后所服应是正色,其色黄,这种黄色应该是含赤的黄色,同野菊花色相近,“鞠衣”的得名应该来自于菊花(Lab:L*68 a*22 b*68 HSB:38°89% 87%)。此例乃据先秦之情理,对古注择善而从之。第五、六章分别是先秦白色考、先秦黑色考,通过考察文献并实测有关名物,得出如下结论:广义黑包括黑中杂有其他颜色的深色,在CIE Lab模型的顶端部分;广义白包括白中杂有其他颜色的浅色,在CIE Lab模型的底端部分。“白”与“素”都用来表示先秦丝织品的白色,“素”是指未经染色的丝绸本色,“白”是使用白色矿物颜料如蜃灰、硫化铝、绢云母等加工的白色;虽都是白色,在视觉上,“白”显得厚重,“素”显得素雅。“黑”与“玄”词义相近,古人常说“天玄”而不说“天黑”,因为“玄”本身具有幽远、神秘的意思在里面,天夜晚的黑色具有这样的特点,而且在“五色与五行”之说盛行之后,黑与水相对应,因此天就玄色来形容了。“玄衣纁裳”的“玄”特指黑中泛赤的染色,按照古代染色工艺,玄色是緅与黑相混而成的色彩,而緅是由朱和绀和黑混色而成,绀是由纁和黑混合而成,这样经过多次染成的玄色是带有赤色的黑,不同于直接染成的黑。因此“玄”在专指服色的时候,是指礼服的“黑中带赤”的色彩。第七章先秦“五正色”研究,“五正色”就是狭义五色,在先秦,正色是符合染色规范的、能够准确区别穿戴人的身份地位的色彩,除此之外的就是间(姦)色。古人有一套对服饰染色加以标准控制的方法,以使服饰色彩符合礼制的规定。经考证,古人以常见吉鸟——雉——的羽毛五色作为“五正色”的染色标准,考察先秦时期的染色工艺,染出的稳重而纯度高的色彩正好符合雉羽毛的五色。其中的黄色是含赤的浓黄色(Lab:L*68 a*22 b*68 HSB:38°89% 87%),青色是靛蓝色(Lab:L*25 a*20 b*-58 HSB:224°89% 58%),赤色是深赤色(Lab:L*33 a*52 b*31 HSB:355°85% 60%),白色是纯白色(Lab:L*100 a*0 b*0 HSB:0°0% 100%),黑色是漆黑色(Lab:L*0 a*0 b*0HSB:0°0% 0%)。第八章先秦色泽研究。自先秦始,人们不仅重色彩,也重色泽。玉、漆、丝、瓷,这四物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质的,它们无一不是富有色泽的器物。具有色泽的器物在先秦时期被赋予高贵的象征意义,与之对应的石、木、布、陶则相应地为粗贱、鄙陋之代表。同类器物在色泽上的差异是其拥有者身份尊卑的重要判定指标。先秦光鲜色泽的获得主要通过讲究材质和提高工艺的精细与复杂程度来实现。第九章先秦五色关系研究,广义的青、赤、黄表达的是色彩差异的色相关系,广义的黑、白表达一种忽视色彩的明度关系。广义五色是概括先秦色彩的命名系统,是不同类别相似色彩的视觉经验集合。在五色系统中,一方面,每一种孤立的名物色彩都具有了意义,另一方面,这些孤立的名物色彩又统属五色之下,又被赋予五色才具有的意义。青、赤、黄、白、黑来自直觉而不是概念,形成之时,它们之间彼此孤立,因此也放弃了色彩之间相互混合的可能性。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不仅联系了天地万物,也将青、赤、黄、白、黑进行了有秩序的关联。狭义五色也就是五正色都是纯度很高的色彩(分别是89%、85%、89%、100%、100%),说明在礼仪的场合古人倾向使用纯度很高色彩;在色相环上,正色青位于224°,正色赤位于355°,正色黄位于38°,位于色相环的不同位置,从这一点来看,古代的正色在色相上是严格区分和彼此孤立的。针对很多学者认为古代五色中的青、赤、黄等同于现代三原色,本文以实测数据加以比较,认为,先秦正色青、赤、黄与现代三原色虽有相似之处,但并不相同:三原色的明度100%,先秦五正色中的青、赤、黄的明度分别是58%、60%、87%,仅仅正色黄的明度(87%)偏高,青、赤却在50-60%之间中等明,它们是使用在严肃、庄重的礼仪场合的稳重色彩;三原色是为了混色而产生的基本色,先秦五正色中的青、赤、黄在古代的工艺实践中并不用来作为混色的基本色。本章还讨论了五色与五行的关系,五色之间的关系古人用五行将其系统化,五色与五行的关系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步关联、对应的。甲骨文中没有发现“青”,五色中的“青”因春秋后期“尚五”分类配位体系构成需要而形成,青的加入,使殷商时期的四个颜色分类(幽、赤、黄、白)变成五个颜色分类,不过,这样的色彩分类意义重大,青承担了色相环上最大位置,表示从蓝色到绿色的大范围色彩,而且具备表示“木”色彩特征的条件;黑因此与白相对,变成单一表示深色的颜色词。最后是结论和余论。余论有两个专题,一个专题探讨古代漆器使用赤色、黑色的深层原因,分析古代色彩运用中决定色彩使用的因素,从视觉心理、漆器材料、社会习俗三个方面揭示黑、赤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义。另一专题则从《周礼·考工记·画绩》讨论了先秦官方设色规范,在色彩的总体的搭配中,青色与白色搭配,青色为主;大红与黑色搭配,大红为主;玄黑色与黄色搭配,黑色为主。而局部花纹、图形的色彩搭配根据需要,并没有主次之分。而且色彩之间始终保持独立,并没有相混合,而是保持并列。
其他文献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速。但是,要想确保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把好质量关非常重要。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与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针对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要求,以及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四川省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本细则适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核心与基础,一流大学的多寡又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探讨一流学科建设中的"供给侧"改革问题和对策,可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新动能
教师轮岗制是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轮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支持。
目的探讨联合动态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5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58例,非细菌感染组37例,另选
航空母舰的出现,使传统的海战跃进到现代海战,成为海上舰队决战的突击兵力。中国从1928年提出建造航母,到2012年9月拥有了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几代人的航母梦终于成真。中
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生的。目前教师的师德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出现了不和
综述了我国有机废气(VOCs)治理行业的发展环境,介绍了行业技术发展进展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情况,分析了VOCs治理市场与企业状况,针对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
<正> 一、综合交通运输在加拿大的地位加拿大面积近1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国。人口2500万,绝大部分集中在与美国接壤的一条长6500公里,宽200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