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出行用户“寻位难”的普遍现状折射出城市泊位管理方面的诸多弊病。在停放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停车供给与停车需求严重失衡,不仅增加了寻位用户无效的停车搜索,也增加了盲目绕行寻位所增加的经济、环境污染附加值。共享停放服务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打破停车信息不对称壁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停车难的困境。本文首先对共享停车需求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泊位共享的相关概念,从出行者的角度和用地性质的角度分析共享停车需求特性。对日间停车需求大于夜间停车需求的用地性质和日间停车需求小于夜间停车需求的用地性质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明确共享停放的前提条件,并对共享泊位在现实推广中实施的困境进行分析。其次,分别从共享泊位需求及共享泊位供给两方面出发,进行泊位共享供需分析。通过对停放用户的个人属性、日常停车属性、共享属性、泊位共享的安全与经济感知属性及便捷灵活感知属性的分析,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影响共享参与意愿的因素,并利用SEM-Logit组合模型建立泊位共享选择行为模型。在共享泊位供给方面,利用BP神经网络、SVM两种方法对区域内停车场的供给能力进行预测,通过实例对比两种预测方法的预测效果,将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方法作为共享泊位服务平台的数据支撑。再次,在共享泊位供需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用户的步行忍耐极限值和对区域内停车场可共享状况的识别,确定备选共享停车场集。通过调查得到共享停车场分配的决策指标,在传统决策指标基础上,引入停车场共享能力指标,建立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的共享停车场最终分配模型,为共享参与用户分配最优停车场。然后,从共享泊位提供者及共享泊位需求者的角度出发构建共享泊位分配模型。以共享泊位服务总收益和共享泊位周转率(即匹配对总量)为目标函数,考虑现实使用中存在的本地用户意外返回和共享用户历史被拒比例,引入本地车辆优先原则,建立基于多用户多共享泊位的多目标分配模型,借助二进制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共享泊位分配模型,得到共享泊位服务平台的分配结果。最后,以西安市李家村附近区域停车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共享停车场分配模型及共享泊位分配模型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