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业化“黄金时代”后,随着服务业的兴起,工业地位开始下降,2008年金融危机又重创实体经济,为快速摆脱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重振美国实体经济,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契机,使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09年底美国推出“再工业化”战略,重点发展高端技术产业,以信息化为先导,加强科技研究、人才培养、产研结合,使美国的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的这一战略政策将对以我国为代表的以制造业为经济发展支柱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众多学者、专家也纷纷关注与研究此项政策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变动,探究这一战略政策究竟是否会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的产生影响,我国在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定位有很强的借鉴与启示意义。本文分析了实施的背景,列示出部分战略措施,得出美国再工业化具有重视产研结合,强调虚、实经济协调发展,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出口的特点,这一战略在过去六年里在减少失业,增加出口,增强实体经济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由于中美两国的贸易具有高度的依存性,尤其美国是中国制造业产品进口的第一大国,美国“再工业化”政策促进技术进步,先进的科技力量使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变高,放缓在华投资速度,阻碍了资本与技术在制造业中的结合,为促进美国出口,弱化的美元政策,使得人民币被迫升值,抑制了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美国为了促进其本土产品的出口,利用美国霸权诉诸贸易保护,认为中国的多种出口产品不正当竞争,恶化了我国的贸易环境,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中国制造业在美国的可比净出口指数、市场渗透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政策实施后都走上了整体下降趋势,中国整体制造业的国际贸易竞争能力有微小的减弱,尤其低科技含量制成品,虽仍拥有明显竞争优势,但是优势逐渐被减弱,出口份额受到了影响,而中等科技含量制成品,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本土回归和放缓在华投资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布局的科技兴国的高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使得中等科技含量制成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全面来看,美国的“再工业化”政策对我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没有带来较大的影响,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还是拥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但我国也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借鉴美国的工业发展之路,注重教育、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转型,扩大海外市场和国内需求,转变目前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