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发和再发感染病(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人群中新出现或新认识到的感染病,或是过去已经认识到的、但发病率或发病地域范围已经或是将会迅速增加的感染病,我国学者习惯上将其称为新发传染病,本论文也将沿用这一用法,但必须说明本文所说的新发传染病与新发和再发感染病为同一概念。全球新发传染病的种类已超过40种,世界各国均受到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此外,生物武器的使用和生物恐怖事件的时有发生更加重了新发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目前我国已检测出30多种新发传染病,但有些新发传染病在我国境内还未见病例报道。但随着国际交往、贸易和旅游的发展,这些疾病存在传入我国的可能,而且一旦传入,将对我国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确保我国民众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在确定所研究疾病的种类的基础上对所选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现有防控措施进行情报学研究,以此为基础,对所选疾病的风险度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国际上现有的几种新发传染病防控战略和对策,得出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方向;此后针对所选疾病提出了预防国外新发传染病传入的措施和防疫措施,论文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应对新发传染病能力的对策建议。本论文共分为如下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持续了十几个世纪,主要经历了对传染病不认识、能够初步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新老传染病交错三个阶段。目前,新发传染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新发传染病的出现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改变、医疗保健、食品和水源、人类行为、环境改变、公共卫生措施未采取或失败、微生物进化和变异等均为新发传染病出现的影响因素。本论文通过文献调研,明确了全球新发传染病种类、我国已有新发传染病种类和尚未传入我国的新发传染病种类。在此基础上,通过疾病危害分析和文献数量分析的方法,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如下6种新发传染病:拉沙热、尼帕病毒感染、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立夫特山谷热、猴痘、亨德拉病毒感染,上述疾病国外已有病例报道、但目前尚未传入我国,而且相对于其它几种国外新发传染病而言,国内鲜有人进行相关研究。第二部分分别对所选择的6种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现有防控措施进行了情报学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对所选6种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情报学研究,内容包括各种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史、自然疫源地、宿主和传播媒介、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等;同时研究了这6种新发传染病的现有防控措施,内容涉及病原体检测方法、疾病治疗方法、预防控制措施几方面,此外还探讨了国外暴发尼帕病毒感染和立夫特山谷热疫情时,疫区所采取的防疫措施。随后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现有防控措施,对上述6种新发传染病的风险度进行了分析。使用地理分布范围、死亡率、传播途径、后遗症和特异性防治措施5项指标衡量上述传染病的危害,分别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化,赋予权重指数,将疾病5项指标所得的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总数值,此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上述疾病按风险度从高到低排序为:尼帕病毒感染、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立夫特山谷热、拉沙热、猴痘、亨德拉病毒感染。此风险度分析可以为我国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方向确定提供参考。第三部分分析了国际上几种现有新发传染病防控战略和对策,包括亚洲太平洋区域新发传染病战略、美国防部新发传染病预防策略、泛美卫生组织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和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模式等,得出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是:①建立有效的新发传染病监测系统;②加强新发传染病应对能力建设;③加强新发传染病信息共享与风险沟通;④加强国家、部门、学科之间的合作。第四部分提出了应对国外新发传染病的对策建议。针对上述6种新发传染病提出了预防国外新发传染病传入的措施主要包括:①改善环境、生活卫生条件;②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教育;③开展免疫接种;④加强国境卫生检疫。此外,论文还针对传染源、媒介生物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提出了新发传染病的防疫措施。上述6种新发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我国应对国外新发传染病能力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本文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应对国外新发传染病能力的对策建议,包括:①加强国境检疫,防止疾病输入和输出;②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疾病监测能力;③开展新发传染病研究工作,提高技术储备;④加强学科交叉,发挥团队作用;⑤多部门合作,提高应对能力;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控制传播媒介;⑦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预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