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苑仙葩映玉寰——阆中古典园林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阆中古典园林是阆中特有的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园林,既是川东北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和集中体现,也是四川园林中重要而又独特的一支。论文从阆中古典园林与阆中传统文化和自然地理条件的相互关系入手,在对阆中地区现存众多园林实例和古典园林的遗址、遗迹,以及有关历史文献资料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阆中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从“阆苑奇葩”、“园中之城”、“城中之园”、“阆苑仙境”等四个层面阐述了阆中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构成体系及其艺术特色。 从阆中山水环境、风水格局、城市规划三方面阐述了阆中山水园林城市特色;通过对阆中古典园林中“衙署园林”、“寺庙祠观园林”、“书院园林”、“私家园林(宅园)”等主要园林类型,以及对张飞庙、滕王阁、巴巴寺、锦屏山风景区、锦屏书院、川北贡院等典型园林个案的梳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阆中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与艺术风格;从布局营构、景观构成两方面着重剖析了阆中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园林艺术,并就其与传统风水理论和古代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阆中园林的现状,提出了关注、保护、利用、继承和发扬阆中古典园林的呼吁,并就阆中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山水城市”规划、居住区公共空间创造、现代居室设计、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方法和个人见解。 阆中古典园林的总体风格是巧用自然山水的风景式园林,整体上表现为城园一体,园中有城、城中有园,具体表现为悠然闲静、飘逸洒脱、朴野灵动、外犷内秀的风格特色。此外,阆中古典园林还具有两个突出艺术特点。其一是古典园林营造与古代城市建设协调统一,集中表现为“园即是城、城亦是园”。在古代,阆中古典园林的营造在借助和利用自然山水条件的同时与城市建设巧妙结合,形成阆中“园中有城、城中有园”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色,这与钱学森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山水城市”理论相吻合。因此,对阆中古典园林与古代城市建设的研究不仅为寻求和挖掘传统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范例,也为阆中及其他城市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阆中古典园林的另一个特点即阆中古典园林与阆中古代风水紧密结合,可以说阆中古典园林是古典园林艺术与传统风水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阆中古典园林在选址、布局、建造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传统风水理论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异性。因此,对阆中古典园林的研究,将进一步实证明这两大传统文化体系之间的密切关系。 阆中古典园林既是四川园林的重要一支,也是阆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阆中园林的系统调查和特色研究,无论是就四川园林乃至中国园林研究,还是就阆中地域文化的分支研究来说,都具有较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且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论文的创新点有三,一是对川东北园林的典型代表阆中古典园林进行了研究,对完善四川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二是从专业(园林史与园林艺术)角度对阆中古典园林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为阆中古典园林的保护、修复、重建,以及阆中现代园林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三是提出了阆中古典园林的概念,初步总结了阆中古典园林的总体风格、园林艺术及其两大艺术特色,为引发对其进行更深入、广泛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他文献
<教学与研究>喜逢创刊50周年.国人习惯:逢五、逢十总得有所表示,更何况喜逢五十,半个世纪了.确有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力争刊物更上一层楼的必要.
2001年7月底,在贵阳召开了全国百所高校"两课"教学部主任的工作研讨会.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多年来已经形成"惯例",每年暑期召开一次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工作研讨会.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媒介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使得信息传播职业化、系统化,更使得信息传播具有高效性和现实性。以媒介技术同人类文明发展为研
<教学与研究>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我们这些搞人文社会科学的人大都与它有久长的联系.记得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大学刚刚毕业担任政治课教师时就将<教学与研究>作为备课的主要参考书.当时这类刊物凤毛麟角.
人民大学复校后,我到<教学与研究>工作.起初,对这个刊名,隐隐地觉得太实太平,不起眼.日子久了,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刊物被确定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服务之后,在编辑工作中,愈来愈感到,"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极为丰富,正确、深入地把握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实现刊物任务的重要纽结.
从1988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分在<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工作,到1996年10月被学校调到出版社,我在<教学与研究>工作了8年有余.这8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令我难以忘怀.这8年,编辑部的各位老师和同仁的一言一行,耳濡目染,对我以后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它塑造了我的"编辑品格",定型了我的"编辑理念",教我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编辑.
<教学与研究>已走过了50个春秋,她是中国高等教育饱经沧桑而走向辉煌的见证人,也是一代又一代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对此,我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集体有着深切的体会.
最初阅读<教学与研究>已经是很遥远的大学时代的事了,留下的印象很模糊.但是与<教学与研究>结下不解之缘,并且关注它、关心它,则是从1995年开始的.
我是<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忠实读者,但多年来一直无"故事"可言.后来发生的"故事",得从1999年4月我主编的<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说起.
2015年6月13曰,由河北省科技厅主办、石豕庄市科技局主持的“TD-LTE无线网络高层建筑覆盖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在石家庄成功召开。本次鉴定会对中国移动设计院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