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甘南地区民族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解析。本文将以甘南民族关系的核心机制——经济互补性和在这种机制中发挥纽带作用的回族为主线,全面对甘南地区历史上和当前回、藏、汉民族关系做出阐释,对影响当地民族关系的因素做较深入的探讨。同时,通过分析政府政策对民族关系的重要影响,旨在为当地政府在做出决策时提供一点依据,并使其在执行政策时尽可能周全地考虑到各民族的利益,发挥各民族的优势,使各民族和谐相处,文明对话,实现共同进步。 研究方法上,本文将在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的同时观照下,注重将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相结合,以求突破既往研究局限于历史研究范围之内情形。内容上,导言部分交代本文的选题意义,既往研究的得失和本文所运用的理论、方法和框架。本文前两章以历史材料为主,结合田野资料,将甘南民族关系放在一个地方社会历史变迁和自然地理板块交结的框架中描述、分析和讨论。旨在说明甘南民族关系在历史和现实中所依托的人文、地理、经济和社会空间与特征,并进而探讨居住格局和历史上民族遭遇对民族关系的形塑作用。第三章探讨本文的核心内容——甘南民族关系的基础性交往机制——经济互补性。第四、五章是第三章的扩展,通过分析经济互补性基础上生成的各民族在宗教、语言、风俗习惯、个体交往、民族意识、族际通婚等各个层面上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在特定地理、历史、人文和
其他文献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各个领域都在研究对其的应用,而在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手段更是广受推崇。中职建筑专业课程有着专业性强、灵活性高以及实践性强的特点,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国家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而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文章从公共政策分析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这项公共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执行现状
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基本农田保护检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基本农田15.89亿亩;到2001年减少了近4000万亩。其中,16个省(区、市)的在册基本农田面积低于《全国土地利用
中国的原生文明在西部,中国成熟的文明在草原。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地沙漠化面积呈扩张趋势,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土著居民一般不会破坏他们赖以为生的环境,因此他们对森林的消耗不超过自然恢复的能力。然而现代工业和森林的商业性砍伐则完全不同,经济发展往往以生态破坏为代价,因而是不可持
∷提起大连,人们更多地青睐于她的海滨风光.的确,这个位于黄渤海怀抱之中的城市,三面环水,水绿山青,冬无严寒,夏天酷暑,令人向往.然而,大连不只是有海的旖旎,也还有山的俊秀,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部分,是衡量土地资源是否达到持续利用的评判标准,也是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只有科学的对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