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边界扩展过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历史制约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TM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东部传统上解释为广泛调节带的一部分,吸收由印度板块挤入亚洲板块引起的变形。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以东和华南板块西部之间,受控于新生代走滑和倾滑断层的复杂构造系统,存在许多大型的断裂带,这些断裂大多数还在活动。由于藏东的金沙江和甘孜-理塘缝合带以及龙门山断裂带在新生代晚期的构造演化都是受到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所控制和影响,因而逆冲推覆与走滑挤出变形的关系是揭示藏东地壳变形和扩展过程的关键   本文运用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对藏东金沙江、甘孜—理塘、龙门山逆冲断裂带及甘孜、理塘走滑断裂上出露的主要花岗岩体样品中的磷灰石进行分析,取得了测试样品的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并且运用模拟退火法对所有样品进行了热历史模拟,获得了样品的热演化史,从而对金沙江、甘孜—理塘、龙门山逆冲断裂带的活动历史进行分析和解释。前期活动主要反映在金沙江逆冲断裂带和甘孜—理塘逆冲断裂带上,为中新世早期~20-16Ma;后期活动主要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为~5Ma以来。裂变径迹结果指示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是分步向外扩展的,即上部地壳通过走滑断裂及与之相联的逆冲断裂联合作用,在中新世形成金沙江和甘孜—理塘边界,在~5Ma迁移到龙门山边界。初步结果支持藏东新生代具有分布式扩展变形特征,构造变形可能局限在一些复活的构造带上,金沙江断裂带和甘孜—理塘断裂带及龙门山断裂分别是青藏高原不同时期的东部边界,走滑断裂通过逆冲推覆转换协调高原表面向东挤出。藏东不同阶段的变形被内部的逆冲断裂所吸收,不存在数百公里级的长距离走滑挤出构造事件。
其他文献
寒武系、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主要海相烃源岩,并且在沉积相、有机质组成和成熟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导致了不同地区烃源岩性质和热演化史的差异,从
论文对陕北延长县三角洲前缘相露头储层进行了精细描述和建模。研究了三角洲前缘缘相砂体在野外剖面上的展布形式、几何形态、规模大小、接触关系、连通情况、内部建筑结构及
学位
利用矩阵半张量积方法研究了多变量模糊系统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并得到了若干新的结果.首先给出了模糊规则新的表示形式,基于该表示形式,构造了模糊逻辑控制器的结构矩阵,
展会时间2017年3月27~30日展会地点石家庄国际博览中心第14届河北国际制造业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展览会将为生产企业与用户搭建一个相互沟通的信息平台,促进行业的生产、流通、
MT盆地位于苏丹东南部,为苏丹裂谷盆地群中的第二大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斜向张裂作用诱导下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它的形成、演化与非洲板块、特别是中西非剪切带
学位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于60年代初期最先发现于美国西部内华达州,以产于古生代沉积碳酸盐地层中的卡林金矿床为典型代表,故又常称为“卡林”型金矿床。扬子地块西南缘是我国乃至世界
地质流体普遍存在于地球各层圈中,它是物质传输、能量传递和各种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载体和介质,研究地质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面对的挑战性课
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部,北邻兴蒙造山带,南接华北板块内部,向西与燕山造山带相接,该区多期构造历史包括了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地壳收缩变形,中生代晚期和新
本文以碳酸盐岩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的原理及方法为基础,以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成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