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合肥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angwe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挖掘时事热点与本门课程的关系,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规律、课标的落实、课程的特点上找寻时事热点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必要性,并以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传播学的分众传播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为理论基础开展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到时事热点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已经出现了教师普遍具备运用意识、时事热点学习动机趋向内在、时事热点呈现方式多元化等成功之处,但也仍存在作业布置环节时事热点运用欠缺、针对性教学研究不充分、教学评价标准不够规范与科学等问题。为更好的将时事热点全方位运用到教学中,本文就时事热点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完整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对一线教师有用。理论的研究最终要回归到实际教学中去,在本文的最后,笔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中国担当》进行了时事热点具体运用的教学设计,并做了教学案例剖析与反思。
其他文献
爱国主义教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思政课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内容早已贯穿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倍受党和国家重视。其中,初高中正处于学生成长关键期,也是实施爱国主义教学的重要阶段,促进它们之间的衔接对于发挥爱国主义教学的系统性、持续性具有独特意义。而如何促进爱国主义教学在不同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一直都是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献研究法整理了相关成果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国家“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相应地,生态文明教育也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树立绿色发展意识。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学思政课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高中思政课为例,通过对高中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与问题的探究,就加强高中生生态文明教
学位
随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深入发展,议题式教学越来越多被应用于课程教学中。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是指在活动型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议题作为桥梁,以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导向,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新型的教学方式。《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颁布后,为落实立德为先任务,深入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概要、意义、实施现状、应用策略。本文
学位
优秀传统礼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发展中积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新时代仍然需要继承和创新的精神动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引导初中生道德发展和培养爱国素养的综合性课程,将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利用好优秀传统礼文化的德育内容和法治观念,有效的开展思想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与爱国情怀,更好的肩负起传承优秀礼文化的使命,促进优秀传统礼文化在新时代创新发展,同时也为丰富初中
学位
在初中教材《思想品德》改名为《道德与法治》后,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妥善处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更加引起了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与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的道德核心是“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传统美德化身为具体法律条文,这是道德的法律化。这也启发我们去关注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而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进
学位
第九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黄雀记》是苏童“意象化写作”的范本,反映了作者对社会转型时期人之精神困境的人文关怀。首先,“意象化写作”极富张力,体现在叠加意象间层次分明、意象自身矛盾多义、意象作为叙事动力三个方面。其次,关键意象“丢魂”象征社会转型期的精神紊乱,体现在传统伦理的消解与人性冷漠、历史叙事与当下言说两个方面。最后,关键意象“绳子”象征人的生存困厄与挣扎,于保润而言是边缘化的青春,于柳生而言
期刊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一门“立德树人”的课程,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师生之间心灵互动,温润学生心田的政治课。中学思政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中学思政课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并能通过教师自身强大的魅力力量影响着学生。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也将作为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的通行证。一个富有魅力的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才能让思政课“活”起来,用自身魅力感染学生、浸润学生
学位
在《黄雀记》中,苏童对季节意象的引入影响了故事的叙事,也暗示了故事的走向,更将时空的季节与人生的季节相对应,挖掘了季节本身的隐喻含义。而与季节的变换一起影响了叙事的,还有使用不同的性别视角而带来的差异。
期刊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思政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重要立足点,更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探索的教研课题。隐性教育法凭借其渗透性、开放性、潜隐性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和其他课程等各类载体之中,使高中生在无意识当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它的运用,对于加深学生道德情感的渗透、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学位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广大人民在坚定政治信念的条件下,为祖国事业献身的伟大精神,是对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步入新时代后,国家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随社会等各方面的要求不断进行开拓创新,摒弃以知识为重的传统教学观念,着重培养理论与实践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新时代劳模精神有极其丰富的教育价值意蕴,其内涵与高中思想政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