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晚间出行决策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ongh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人们在每天白天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闲出行需求,由此带来了城市晚间出行的显著增加,引发了难以被忽视的晚间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合理的交通改善政策,应当从交通需求管理的角度入手,研究晚间出行决策的形成过程。而对出行者而言,由于晚间的出行相比于白天具有更大的主观性和自由度,出行决策更贴近于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因此本文以出行者的个人属性和对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地的主观评价为切入点,将出行决策分为交通方式决策和目的地决策两部分,研究影响城市居民晚间出行决策的因素。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出行决策及晚间出行的研究,总结了已有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明确了出行是一个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而发生的出行主体生理与心理活动的统一过程,介绍了出行行为分析的基本理论,并对城市交通主要出行方式按照不同出行标准进行了分类和对比;剖析了出行决策形成的流程,确定了出行决策研究应基于对居民的心理因素的调查而开展。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决策树(DT)对居民的出行方式和目的地决策的差异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生成了包含个人属性、交通信息敏感性和主观评价(交通方式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以及对目的地的评价和当日客观条件的影响)这类潜变量因素的晚间出行决策模型,对“个人属性-主观评价-出行决策”的晚间出行决策生成流程进行了假设和逐步验证,并获得了各变量的影响参数。决策树的结果显示,居民对于交通方式的选择会依据“是否有私家车”-“交通方式便利性偏好”-“个人居住条件”的次序分布,若剔除私家车保有项,居住条件则成为第一决策点,之后是“交通方式便利性偏好”和“性别”;居民对于出行目的地的偏好差异由对于目的地特性的评价决定,若剔除目的地评价,则主要由同居人数决定。结构方程模型的运行结果显示,居民会在决定出行方式的基础上对出行目的地进行决策,交通信息敏感性和个人属性直接影响对于舒适性及客观条件的评价,而对交通方式和目的地决策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观因素是便利性、安全性和目的地评价。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若干解决晚间交通拥堵及安全缺陷的建议,总结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改进方向。
其他文献
当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缺乏对信息课程的正确认识、课程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能学有所成,在这种环境
学位
混合交通是我国交通的主要特征,基于视频处理的交通事件检测是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从混合交通流的检测方法入手,分别对背景模型、目标识别和事件检测进行了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黄体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5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先兆流产孕妇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使得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往往通过牺牲环境和能源来取得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当前能源问题日益严重,人们不得不去寻找新的绿色无污染并且可再生的新能源来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太阳能具有储存简单,成本低廉,应用无限制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所以研究太阳能意义重大。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太阳能—氢能复合发电模型,深入研究了复合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过程,验证了复合发电的可能性。本文建
煤矿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环、管系统,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尤其是系统内部四个子系统相互耦合影响系统安全性,因此在对煤矿进行安全性评价时,不能对各
在道路行业,SBS改性沥青已有近十年的使用历史,虽然SBS改性沥青路面初期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老化损坏现象,因此我国有越来越多的SBS改性沥
第一次听见瑞典人说起马悦然先生,是多年前在隆德.侦探小说家维里·约瑟夫松知道我来自中国,立刻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的瑞典学院里坐着一位了不起的汉学家.记得他在电
期刊
针对一些围岩较为坚固难爆的巷道,采用新型的双楔形掏槽方法并结合光面爆破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炮眼直径、炮眼深度、炮眼数目、炮眼的布置方式、炮眼装药量、炸药单耗和
太赫兹波(THz)是指频率位于0.1THz到10THz波段的电磁波,它介于毫米波和红外线之间。它有很多优越的特性,使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太赫兹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