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结构性有限特征比本构关系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ellom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本构关系的研究中,通常基于传统的弹性、弹塑性、粘弹塑性理论(在考虑水的影响时还结合达西定律或其修正关系);考虑较为复杂的情况是将其中土颗粒变形用传统粘塑性模型加以描述,这些均属于连续介质力学的范畴。传统连续介质理论和现代连续介质热动力学在讨论多组分介质的统观性质时,在实际描述中仍然未给予体积元的几何考虑,这种忽略体积元(即质点)几何效应的理想化在描述细观(颗粒尺度)不连续的岩土类介质时遇到严重的挑战;岩石力学试验表明,材料变形和强度特征与其内部颗粒大小有重要关系;关于土的变形性状研究指出,粒径及形状可能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 有限特征比是由李彰明提出的描述介质内部特征尺度与介质整体外部特征尺度关系的一个基本量,有限特征比方法理论可自然地描述介质渐进不可逆变形的客观现象,对变形局部化问题的描述也非常方便。本文引入有限特征比理论,既考虑介质响应的内部特征尺度,又考虑介质整体外部特征尺度,建立合理的描述砂的变形的有限特征比法本构关系,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全自动控制常规三轴压缩仪,对砂(粗砂、中砂和细砂)进行试验(CD和CU),采用两种方案:一是对于不同粒径的砂(粗砂、中砂、细砂)采用相同的外部尺寸进行试验;二是对于同一种粒径砂采用不同的外部尺寸(39.1mm和61.8mm)进行试验。对砂土体内应力(全过程总应力、有效应力)分布与变化、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体积的变化及施加不同压力时砂土体内应力与变形等问题进行研究; (2) 以李彰明的有限特征比理论为基础,结合试验,通过反分析及曲线拟合的方法寻求砂土演化规律,建立砂土的有限特征比本构关系,并将砂土有限特征比理论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说明此模型合理地描述了不同颗粒砂样的不同变形特征,而这种变形响应的差异在较大程度上是由于介质内外特征比的不同所贡献的; (3) 运用FORTRAN语言将建立的砂土有限特征比本构模型进行计算机程序化,在算法上采用自修正增量迭代法,计算体应变未知情况下主应力相对应的应变;将砂土的有限特征比本构模型程序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程序计算结果与
其他文献
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能够在温度或应力作用下改变其晶体结构的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滞后性能、变阻尼特性和相变伪弹性等诸多智能功能,形状记忆合金已经成为引
传统观点认为,梁柱焊接刚性连接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1994年的Nortbige地震和1995年的阪神地震改变了这种传统观点,这两次地震引起了工程技术人员
大跨度空间结构以其大空间、多功能、内部布置灵活等突出优势,已在建筑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结构往往阻尼小且自重轻,对风荷载的作用非常敏感,因而正确确定
  本文首先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桅杆的非线性动力模型,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风荷载的时程模拟,运用MonteCarlo方法结合算例对桅杆结构的非线性风振响应进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可促进我国建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程质量,实现“百年建筑”,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有效缓解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将预制装配技术与
蜂巢芯双向空心楼盖不仅使用功能优良,而且具有合理的受力性能,整体性好,刚度大,变形小,特别适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中。作为一种新型的楼盖体系,目前国内外尚无人对其进行研究
  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了水源水中剑水蚤的大量孳生,在我国的一些湖泊、水库等水源中逐渐成为优势种,又由于其强抗氧化性难以被常规水处理工艺有效的去除。  本研究
近年来海洋采油平台、跨海浮桥梁、超高层建筑等大型混凝土结构的出现,混凝土本身的轻量化是时代要求的主要研究题目。又,在寒冷地域的海上等自然环境相当恶劣条件下混凝土结
弧形钢闸门是水工建筑物中运用最广泛的门型之一,闸门结构的振动问题是水利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水利、水电、水运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水头大坝不断兴建,工作闸
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理论,可以把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分开考虑,也可以把上部结构和基础地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力学模型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而高层建筑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