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连续谱激光的主动高光谱智能感知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53647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二维成像技术与一维光谱探测技术的融合,能同时获取目标的空间信息和反射光谱信息,具有极大的信息丰度,在伪装目标探测、医疗疾病诊断、精准农业和刑事取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这些应用中,高光谱分类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说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作用是“感”,那么高光谱分类技术的作用就是“知”,“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环境的“知”,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光谱的“感知”。然而,传统的高光谱感知技术多属于被动感知技术,对太阳辐射有着严重的依赖性。为了克服被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缺陷,有必要引入合适的宽谱光源来替代太阳对场景进行照明。近年来随着超连续谱激光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超连续谱激光的主动高光谱智能感知技术成为研究和应用的趋势。当前国外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在军事方面做了初步探索,但该技术整体仍处于“感”的阶段,对“知”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深度学习技术的崛起避免了以往人工提取特征的工作流程,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更好的性能,使得智能化发展成为新的技术趋势。结合深度学习技术的优势,有助于实现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智能感知。为了推动超连续谱激光照明的主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先后研究了90°离轴抛物面反射镜和鲍威尔透镜作为激光整形器件的成像效果以及分类效果,建立了超连续谱激光照明的主动高光谱图像数据集,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光谱分类方法。本文完成的主要内容以及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如下:(1)传统的高光谱分类方法多使用Soft Max分类器和Soft Max交叉熵损失函数训练分类模型,所提取到的分类特征是线性分布的,存在类内特征差异大于类间特征差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原型学习机制和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光谱分类方法。该方法在二维特征空间引入原型的概念,构造基于原型学习机制的类别预测函数和基于原型距离的损失函数,对Soft Max分类器和Soft Max交叉熵损失函数进行了替换。该方法提高了分类特征的类内集中度和类间分散度,提升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性能,有助于实现分类特征的二维可视化,使用户可以直观看到模型学习到的特征在二维空间的分布。(2)面向主动高光谱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需求,搭建了超连续谱激光照明的主动高光谱成像系统,其由超连续谱激光器、高光谱成像仪、激光整形系统和电控转台等器件构成。针对主动高光谱分类的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主动高光谱智能感知算法Hybrid DN,该分类模型包含一维(1D)光谱分支和二维(2D)空间分支两条平行并列的分支结构,可以同时提取目标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此外,先后探究了90°离轴抛物面反射镜和鲍威尔透镜作为激光整形器件的成像效果以及分类效果。实验发现,后者可以有效避免由激光光强分布和光谱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的“同物异谱”的现象,具有更强的实用性。(3)主动高光谱智能感知技术在对环境进行感知时,常会遇到训练过程中未曾见过的目标类别。对于这些未知类,传统的高光谱分类方法只能将其分类为已知类中的某一类或几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欧式距离和深度学习的高光谱开放集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首先引入固定类别中心的概念用于代表各已知类在标签空间的分布中心;然后构造基于欧式距离的类别预测函数和损失函数使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到类内分布相似度更高、类间分布差异更加明显的分类特征;最后使用箱线图和Weibull分布模型对各已知类的分类边界进行约束,使得卷积神经网络不仅能对已知类进行分类也能对未知类进行拒绝,很好地解决了高光谱未知类目标检测的问题。(4)实际应用时,环境的光照条件、大气条件、目标姿态等均可能发生变化,这将导致同类目标在源域图像和目标域图像中表现出不同的数据分布,使得基于分布一致性假设的传统分类方法无法处理“跨域分类”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使用基于鲍威尔透镜的主动高光谱成像系统建立了源域和目标域的主动高光谱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自适应的主动高光谱分类方法,通过构造特征提取器、标签分类器和领域分类器,让分类模型学习到具有类别区分性和领域不变性的分类特征,实现“跨域分类”。该方法增强了主动高光谱智能感知技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得主动高光谱智能感知技术具备了一定的跨域分类能力。
其他文献
无线电测向也称波达方向估计(Direction of Arrival,DOA)已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航海、射电天文、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等军事和民用领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对空间信号源方位参数进行快速且精确的估计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无线电测向成为研究的热点,智能测向具有精度高、测向速度快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然而宽频段无线电测向中存在
学位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定位技术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勘察、环境监测、智慧城市等领域。基于时间测量的WSN定位技术具有标签容量大、定位精度高、硬件要求低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实现大规模、快速部署、低功耗、高精度的WSN定位技术为研究目标,重点对基于时间测量定位技术中的时钟同步、网络拓扑重构、非视距误差消除等问题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概括
学位
高时空分辨率的近地面气象保障资料是全方位的信息保障的重要一环。目前气象资料的获取主要依靠利用专业气象设备进行原位或遥感探测,受组网成本高等因素的限制,探测数据的精细化程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发展一种与专业气象探测方式互补、低成本、能提供高时空分辨率近地面气象资料的探测方式十分必要。与专业探测设备相比,非合作源设备具有分布广泛、无需额外成本、贴近地表等优势,具有提供高时空分辨率气象资料的潜力。本文
学位
近些年来,得益于航天技术的发展,被送入太空的航天器数量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增长势头,航天器在数量增多的同时,功能也日趋多样化。但日益复杂的功能需求对航天器平台尤其是传统的姿态控制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超低轨道航天器气动力矩干扰、长时间轨道机动结构干扰、高轨航天器姿控系统寿命短等。针对这些挑战,本文对含有内部可移动质点群的航天器系统的姿态动力学与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论文以“质点群运动与航天器的姿态耦合
学位
随着传感器分辨率的不断提高,扩展目标跟踪(Extended Target Tracking,ETT)算法的研究获得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一方面高分辨率传感器能提供更多目标信息,如目标量测率、形状、尺寸等,这些信息能为后续监控系统的分类、识别等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战场环境日益复杂,对战场监视系统的感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视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跟踪和分类,这两者是相互耦合的,对其进行联
学位
单目标视觉跟踪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基础性研究课题,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视觉应用或实际场景中,其本身的研究目的是借由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视觉感知功能,理解视频中的运动目标(例如估计目标的位置和尺度),进而为更高级别的视觉任务提供线索。近些年来,由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软硬件条件的提高以及视频大数据的不断累加,促进了目标跟踪领域的研究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实际跟踪过程中,由于存在
学位
量子计算是后摩尔时代计算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量子计算以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利用量子效应可在某些经典计算难解问题的求解上带来加速。目前,关于量子计算的主要研究集中于这种算力加速,本课题研究量子效应能否为量子计算带来除算力加速外其它的新能力。量子纠缠中双方的独特关联是一种经典世界没有的量子效应,它使得对一方量子比特的测量会影响到另一方量子比特的状态。本文研究基于量子纠缠的受控量子计算模型,运用这
学位
2-10μm波段中红外超连续谱光源在生物医学、光谱学、光学相干层析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在探索超连续谱长波拓展的研究中,硫系玻璃光纤凭借其在中红外波段很宽的传输窗口和极高的非线性折射率显示出巨大的光谱拓展潜力。对于硫系玻璃光纤中超连续谱的产生来说,硫系玻璃光纤的零色散波长通常位于波长大于4μm的红外区域,为了实现泵浦光源和光纤零色散波长的匹配,需要采用中红外固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但是固体
学位
磁浮交通系统以其噪声低、无磨损、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对于轨道交通新成员的磁浮交通而言,系统性能的不断提高、造价的不断降低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本文以提高磁浮列车的运行平稳性,降低车辆对线路轨道精度的要求为目的,结合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发展成果,实现了轨道的实时精确定位,并将轨道的已知信息纳入到悬浮控制系统,从而克服轨道不平顺对悬浮性能的影响,显著提升了磁浮列
学位
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动力学原理实现计算功能的技术。作为量子计算的重要部分,量子漫步是具有量子动力学性质的粒子进行的随机漫步。量子漫步具有很强的信息挖掘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量子算法上。量子漫步的发展正日益受到学界与工业界的重视,相关技术已经成为尖端前沿的研究领域。图挖掘技术旨在挖掘网络数据中的信息,是数据挖掘的重要分支领域。然而,为了在复杂网络数据中挖掘更丰富的信息,图挖掘技术需要更强大的信息挖掘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