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城市生活污水KMTS处理站的启动调试及活性污泥培养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up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原地区低温,低含氧量,低气压,这些因素将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对于高原地区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无论采用何种处理工艺,其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前,须掌握高原地区微生物生长特性;通过活性污泥的培养和调试,优化处理系统运行方式和控制方法,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才有利于指导今后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操作。地处高原地区的污水生物处理站,其活性污泥的成功培养和工艺参数的确定对日后处理站的正常有效运行起关键作用。本课题采用KMTS工艺,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研究应用该工艺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启动调试及活性污泥的培养。KMTS工艺是结合昆明船舶公司生活区生活污水处理站实际情况对A2/O进行改良的新工艺,全称是Kunming treatment system。采用间歇式直接培菌法成功培养出适宜高原生存条件的活性污泥。通过对活性污泥培养的过程和处理站的调试过程的研究,结合试验过程中检测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采用间歇式直接培菌法培养出来的活性污泥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污泥稳定性高,处理效率高等特点。活性污泥中生物相非常丰富。菌胶团直径达到1844μm,生命力旺盛,具有吸附和氧化能力,再生能力强。培养阶段即体现出对COD和BOD5较高的去除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对温度、DO、MLSS、SV、SVI等水质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发现温度和溶解氧是影响高原地区活性培养的主要因素。通过调试确定适宜KMTS工艺的控制参数和控制方法。该处理系统污泥停留时间较短,为4h左右。混合液回流比控制在50%左右,回流至调节池缺氧区;污泥总的回流比控制在80%左右,其中50%回流至调节池厌氧区,另外30%回流到好氧池。将污泥渗滤液回流至调节池厌氧区,降低了有机负荷,有利于脱氮菌的生长。污泥浓度在3500mg/L左右。通过调试使污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普遍升高,解决了污泥培养过程中出现的NH3-N、TN和TP出水浓度较高的问题。出水COD、BOD5、SS、TN和TP平均值分别为27.16mg/L、11.4 mg/L、3.75 mg/L、16.5 mg/L和0.13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3.73%、93.31%、93.12%、79.64%和97.36%。与同一地区采用类似处理工艺的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比较。发现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总体上优于同类厂。从处理效果上看,KMTS工艺不但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普遍较高,而且T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9.64%,远高于同类厂的62%与48%。出水TP甚至低于0.11mg/L,去除率高达97.91%。由此说明KMTS工艺在脱氮除磷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本文还对活性污泥培养和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和异常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有效解决。
其他文献
目的报道一种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后上型髋臼骨折。方法回顾性研究7例手术治疗的后上型髋臼骨折病例资料。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啨和Postel评分判定临床效果,采用Matta
本文对广东省某大型猪场1966~2000年大白、长白(长白占10%)纯繁母猪受胎率、分娩率资料,运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交配方式对母猪的受胎率影
收集并测定了川党参主产地的27份土壤样品的16个养分指标,统计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分布有偏斜。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16个养分指标简化为6个主成分,6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
CO被称为汽车尾气排放第一公害,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此CO的消除方法显得尤为重要。CO的催化氧化是最简单、廉价而且有效的方法,而且在在环保、工业、军事和
阿尔茨海默病(AD)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能力损伤为主,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AD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未明,所以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白藜芦
河南作家李佩甫熟悉并擅长于表现基层社会的权力场。在他创作的以《羊的门》为代表的一系列小说中 ,通过对基层权力特有的运作方式、基层权力主体和客体的对立关系以及基层权
G·博农奇尼是17、18世纪意大利较有影响力的作曲家,本文综合整理相关文献、简要阐述了作曲家的生平和歌剧创作史,并对其代表作《格里塞尔达》进行分析。 G. Bognancini is
公允价值无疑是目前学术界讨论最多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从定义、理论基础、判定标准、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作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梳理
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对与其直接相关的建筑行业也有了明显的促进和更高的要求,智能建筑就是应新时期要求所产生的,不管是从建筑物的质量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