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然而在此同时,房价上涨过快,供给结构存在问题,房地产市场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本文在宏观调控理论及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目标、原则、政策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解读,并且分阶段分析了2006年6月-2009年初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评价了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效果,认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存在以下问题:房价过高;地方政府执行调控政策不力;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信贷风险控制不严;缺乏控制投资性需求的税收政策;经济适用房建设存在问题;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供给存在问题;房地产市场信息管理和舆论导向存在问题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房地产宏观调控应从经济、行政管理和法律方面出台政策。在经济方面要加强对房地产信贷风险控制、进行税制改革,征收物业税和物业闲置税、在完善财政补贴政策的同时,拓宽政策性住房的融资渠道;行政管理方面必须要实现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化,建立房地产信息披露政策;法律方面要在制定《住宅法》的同时,加快建立统一的房地产法律体系,使房产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