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对双带隐带丽鱼(Apistogramma bitaeniata)生长、代谢和免疫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ki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带隐带丽鱼(Apistogramma bitaeniata)隶属于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在我国,双带隐带丽鱼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饲养这一体型小、色彩艳丽的鱼种,但因其对繁殖和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温度、pH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比较敏感,至今国内尚未能形成规模化繁育,绝大部分商品鱼依然依靠进口,且常因水质环境的剧烈变化而造成鱼类的适应性下降而导致较高的运输损耗,因此,价格居高不下,阻碍了该鱼种在国内观赏鱼市场的普及和发展。本研究以双带隐带丽鱼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不同温度和pH对双带隐带丽鱼的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急性温度胁迫对双带隐带丽鱼抗氧化、免疫指标活性的影响以及人工鱼礁模型对双带隐带丽鱼诱集和生长的影响等相关试验研究。试验旨在查明双带隐带丽鱼生长最佳的适温和适酸范围、了解双带隐带丽鱼在人工设施干预下的生长情况、测试拒马式人工鱼礁的净化水质效果和增养殖性能及短时间温度温度变化后的免疫机能,以期为推动和加深双带隐带丽鱼的人工养殖技术,为后续深入研究双带隐带丽鱼对环境的适应性提供参考,以及优化双带隐带丽鱼的运输技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进口观赏鱼类驯养减损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H和温度对不同月龄双带隐带丽鱼生长和代谢影响2月龄和4月龄的双带隐带丽鱼在pH为6和7试验组中生长较好;在温度为24℃、26℃和28℃试验组生长较好。研究表明,温度在24℃时,各月龄双带隐带丽鱼在pH值为6-7比较适合生长,pH值为7时24℃~28℃条件下比较适合生长,pH高于8、温度高于30℃的环境下会抑制其生长,2月龄鱼对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偏酸环境耐受能力。2.温度胁迫对双带隐带丽鱼免疫指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抗氧化指标中,20℃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趋势与32℃处理组基本一致,其中SOD、CAT活性在48h达到平衡状态,GSH和MDA含量为12h时达到峰值;免疫指标中,20℃处理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32℃处理组随时间变化的恢复趋势一致,而32℃处理组比20℃处理组更能促使双带隐带丽鱼产生更多的溶菌酶(LZM),从而形成保护机制;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的变化规律性不强,鱼种和胁迫强度均可能是导致这种结果差异的原因。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24h之内,养殖过程中遇到急性温度变化时作出补救措施是着实有效的,运输过程中保持26℃左右的水温有助于保护鱼体的身体机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人工鱼礁对双带隐带丽鱼诱集效果及生长影响生长率方面,有礁组在第2、3次采集数据时增长速度最快,第5次数据采集时达到峰值1.52%,整体上,有礁组比无礁组生长速度更快;有礁组的鱼只喜好在礁体下方聚集,其次为水槽边缘,两礁体中间部分与礁体周围差异不大;无礁组鱼只仅聚集于水槽四周边缘处;有礁聚集率为55.34%±10.06%,无礁聚集率为11.38%±2.25%,人工鱼礁能够起到聚集双带隐带丽鱼的效果。结果表明:有礁与无礁对双带隐带丽鱼的生长影响较大,有礁组生长速度高于无礁组,有礁组分布变化较为明显,诱集效果相对较好。综上所述,水中投放礁体能够有效帮助双带隐带丽鱼躲避天敌和进行索饵,并且,有一定的净化水质效果,人工鱼礁的投放能够给双带隐带丽鱼的养殖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正>根据主题教育工作安排,6月19日,山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文保以“感悟真理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在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中再立新功”为主题,为省国资委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讲授专题党课。王文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锚定目标、推动发展,持续在聚焦、深入、扎实上下功夫,
期刊
伴随各类观测获取手段的增加,数据正呈现出指数级增长,尤其是以记录地球表面电磁波信息的卫星遥感栅格数据和记录地球空间要素信息的矢量数据为代表的空间数据。空间数据作为人类观测与认识地球的重要数据源,对其进行适当的存储与管理将有助于使用空间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土地规划等应用。近年来新的数据存储管理方法不断涌现,包括硬件性能的提升、数据库性能优化和数据存储方法的改进等。这些新的数据库和数据
学位
鸢乌贼为暖水性大洋性种类,广泛分布于西北印度洋、中国南海、赤道太平洋等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具有生命周期短、世代更新快、繁殖能力强、资源恢复快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耳石是头足类平衡囊内的一种硬组织,因其结构稳定、蕴藏信息量大,所以可作为深入研究头足类生活史的重要载体。本文根据“欣海1223”号灯光罩网渔船于2019年与2020年在西北印度洋海域生产调查期间所采集的鸢乌贼样本,通过分析其基本生物
学位
在全球渔业资源衰退的大背景下,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作为优质的动物蛋白来源,以其巨大的生物资源量成为世界各国海洋渔业关注的重要目标种类。对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自2014年开始逐步吸收国外技术参与对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但是我国磷虾拖网渔业目前面临着渔船老旧、网具国产率低、对渔场把握弱等问题。了解南极磷虾资源变动状况、掌握磷虾资源种群对渔场海况条件变动的
学位
<正>为持续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阶段性学习成果,8月2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范建华以《实现协会高质量发展》为题,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为党员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上了一堂生动而精彩的专题党课。
期刊
海上风能波浪能是绿色低碳能源。为响应我国“双碳”行动,建设海上风电机组成为我国“双碳”经济建设主力之一。海上风能波浪能资源的分布给海上风电机组的建设以及资源利用提供参考。由于实际海上作业时,需要考虑海上恶劣环境的影响,海上恶劣天气事件的预测对海上风电机组的防护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海上风能波浪能资源的丰富度等研究最为常见,考虑恶劣天气海上风能波浪能资源分布研究很少。本文主要从恶劣天气事件频次
学位
随着微塑料在全球海洋环境和鱼类中被发现,海洋微塑料污染越来越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然而,头足类微塑料的研究甚少,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对微塑料的摄取特性的研究更是未见报道。本文根据2020年3-5月中国生产调查船于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36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胃、肠、消化腺、鳃、肌肉组织微塑料沉积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36尾鸢乌贼样本中有33尾
学位
<正>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村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内农田的灌溉以及日常的饮水都需要以农田水利建设为基础,农村内完善的水利项目建设能够推动农村农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乡村的振兴。但是仍存在着一些地区,对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度不足,人们常常会忽视农村内部的农田水利建设,这就导致农村在修建水利工程时融资不足,并没有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这对于农村未来的发展来说
期刊
头足类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物种,在世界海洋渔业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ngentinus)分布于西南大西洋22°~54°S巴塔哥尼亚大陆架和大陆坡50~1000 m水深的区域,尤其集中于35°~52°S的区域,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性头足类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远洋鱿钓捕捞对象。阿根廷滑柔鱼作为一种短生命周期种类,其资源补充量极容易受到环境因子波动的影响,对环境的细微的
学位
剑鱼(Xiphias gladius)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大型旗鱼类鱼种,广泛分布于三大洋的热带到温热带水域,处于食物链的上端,作为我国延绳钓渔业中重要的兼捕经济鱼种,对其资源评估并制定管理策略,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根据我国印度洋延绳钓渔业渔捞日志数据和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ndian Ocean Tuna Commission,IOTC)公开的渔业数据,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