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高氟暴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氟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通过横断面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高氟暴露的相关性;在横断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是否存在饮用水水氟浓度差异。 (1)黑龙江省肇州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8个村作为调查点,年龄在40岁以上,且饮用本地水源10年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2)根据被调查对象饮用水中水氟浓度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水氟浓度小于1.20mg/L),轻度暴露组(水氟浓度为1.21~2.00mg/L),中度暴露组(水氟浓度为2.01~3.00 mg/L)和重度暴露组(水氟浓度大于3.01mg/L)。(3)调查各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等基本情况;测量其血压、身高和体重;检测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水平;并对被调查对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4)分析以上调查数据,比较不同水氟浓度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是否存在差异;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分析模型和校正模型,计算OR值,分析水氟及动脉粥样硬化传统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5)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超敏C反应蛋白、细胞间粘附因子-1、血管内皮粘附因子-1的水平,比较不同氟暴露浓度组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分析高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6)挑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配比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组与对照组饮用水水氟浓度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1)本次共检查了821名受试对象,585人被纳入统计,585个调查对象的平均水氟浓度是1.95±1.13 mg/L(0.03-7.83 mg/L)。(2)根据水氟浓度分组标准,正常组186例,平均水氟浓度为0.84±0.25mg/L;轻度暴露组180例,平均水氟浓度为1.54±0.22mg/L;中度暴露组155例,平均水氟浓度为2.44±0.29mg/L;重度暴露组64例,平均水氟浓度为4.03±1.07mg/L。(3)水氟浓度正常组、轻度暴露组、中度暴露组、重度暴露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血压、血脂、血糖等各项信息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4)受检的585人中,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例140例,总检出率为23.93%。(5)水氟轻度暴露组、中度暴露组、重度暴露组与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水氟轻度暴露组、中度暴露组和重度暴露组之间相互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与水氟浓度、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有关。(7)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与水氟浓度密切相关,饮用水氟浓度越高,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水氟浓度轻度、中度、重度暴露组同正常组相比,OR值分别为1.919(95%CI:1.093-3.369),2.010(95%CI:1.111-3.637)和2.384(95% CI:1.130-5.029)。(8)饮用不同浓度水氟人群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在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水氟浓度增加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减少,水氟中度暴露组、重度暴露组与正常组相比较,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差异显著,p<0.05;C反应蛋白含量在不同水氟浓度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水氟中度暴露组、重度暴露组与正常组相比,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差异显著,p<0.05;水氟中度暴露组和正常组之间血管内皮粘附因子-1含量差异显著,p<0.05。(9)病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平均水氟浓度1.9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0mg/L,二组之间水氟浓度差异显著,p<0.05。 结论:(1)饮用水水氟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具有明显相关性,高氟暴露可引起成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升高。(2)收缩压、舒张压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具有促进作用;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具有抑制作用。(3)氟过量引起GPx水平下降导致氧化应激损伤,继之促进炎症反应发生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