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积淀和鲜活载体,是生存智慧和社会情感的集中表达,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中国社会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的转型时期,城乡二元结构发展呈现复杂性和特殊性,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与快速发展的社会之间的矛盾将是未来中国城乡融合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是文化复兴,文化基因理论的发展引发对传统村落深层内涵的重新审视。宗族作为村落最核心的社会组织和构成单位,与村落的空间形态具有空间对应关系,具有更为独特的空间特征和文化特征。传统文化深藏于乡野巷陌,目前许多传统村落由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冲击以及保护体系的缺失,深陷空心化、同质化或过度开发的危机之中,正日渐衰败甚至消亡。文化基因依附于传统村落而存在,如果传统村落消失,那么传统文化也无法传之于后世。本文从文化基因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宗族型传统村落的形成背景和基本特征,梳理宗族型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最基本的要素和依据,展开基于当前社会现实和时代特点的理性思辨,对传承传统文化、延续人脉文脉、留住历史记忆具有重要意义,以期建立文化自觉和自信、维护社会生态及其多样性。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明确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及方法、技术路线。第二章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对文化基因和宗族型传统村落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解读各自的基本特征,以模因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地理学、文化涵化、象征仪式理论、社会空间理论为支撑,论述了文化基因的内在作用机制。第三章是解读湖南宗族型传统村落的形成、分布规律、空间特征和文化特征,并对宗族型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进行分类,构建系统的文化基因谱系图,作为其保护和传承的基本要素和依据。第四章是对宗族型传统村落在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空间形态研究,用类型学的方法在物质层面分析宗族型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格局、街巷格局、民居形制、神圣空间、其它公共建筑、环境要素等多种空间形态要素,并在非物质层面深度挖掘自然观、宗法与血缘、民间信仰、多元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对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分析村落空间形态特点及其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涵。依据宗族型传统村落现状瓶颈,探索相应的保护与传承路径和模式。第五章选取湘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板梁古村作为实例,解析其文化基因和空间特征,针对其保护现状提取保护与传承的要素,提出保护与传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