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铁改性生物炭(S/Fe-BC)对中碱性土壤镉(Cd)稳定化的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989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碱性农田土壤的镉(Cd)污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展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迫在眉睫。但修复材料的缺乏制约了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硫铁改性生物炭是一种潜在的土壤Cd稳定化材料,然而有关该材料对土壤Cd稳定化的作用机制和驱动因子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在总结文献与前期预实验的基础上,制备了六种生物炭材料,采用批试验与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现代光谱分析技术研究生物炭材料对于溶液中Cd(Ⅱ)的吸附性能并对生物炭材料与溶液中Cd(Ⅱ)的微界面化学过程进行分析,从而阐明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与影响材料Cd吸附性能的主控因子;基于生物炭的土壤老化过程,剖析生物炭氧化过程中Cd(Ⅱ)与材料的微界面相互作用机制;揭示材料稳定化中碱性土壤中Cd的作用机制并评估材料对污染土壤中Cd固定的长效稳定化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了原始生物炭(BC),以CS2为硫化药剂制备了两种硫改性生物炭(SBC1、SBC2),以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零价铁改性生物炭(n ZVI-BC),然后在使用和未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条件下,以Fe SO4·7H2O和Na2S·9H2O为改性功能药剂制备了两种硫铁改性生物炭材料(S/Fe-BC1、S/Fe-BC2)。元素分析、FTIR、XRD、XPS以及SEM-EDS-Mapping图谱分析表明,各目标功能元素均已成功负载至原始生物炭。其中,SBC2上S元素负载量(4.29%)高于SBC1(1.60%);Fe元素以纳米零价铁(n ZVI)和铁氧化物的形式被负载至生物炭材料上;对于直接制备的S/Fe-BC1,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分散剂优化制备方法后制备的S/Fe-BC2提高了硫和铁的负载量。此外,SEM-Mapping图谱表明,S/Fe-BC2上的S和Fe分布更加均匀稳定,且二者的分布在位置与形状上高度一致,同时,S/Fe-BC2的p Hpzc相较于BC(6.14)降低至1.79,这也使得S/Fe-BC2更易于发生静电吸附而提高对Cd(Ⅱ)的吸附量。(2)批试验结果表明,BC、SBC1、SBC2、n ZVI-BC、S/Fe-BC1、S/Fe-BC2六种生物炭材料对Cd(II)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61、47.87、107.3、123.6、62.41和139.7mg·g-1。可见相比于原始生物炭,改性更利于材料对Cd(II)的吸附。尤其是S/Fe-BC2,对Cd(II)的最大吸附量相比于原始生物炭提高了491.70%,实现了对溶液中Cd(Ⅱ)的高效吸附。其对溶液中Cd(Ⅱ)离子的吸附行为和作用机理的研究显示:S/Fe-BC2对Cd(Ⅱ)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更符合Langmuir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2 h左右可以达到动态平衡,RL值在0~1之间,吸附为有利吸附,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2 g·L-1,在p H为4~7的范围内,随着p H的增加,S/Fe-BC2对溶液中Cd(Ⅱ)的吸附量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说明S/Fe-BC2这种生物炭材料对于p H有着较为广泛的适应能力。S/Fe-BC2复合材料对溶液中Cd(Ⅱ)的吸附机理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生成Cd S沉淀、与材料表面的羟基和羧基相互作用形成Cd(OH)2和Cd CO3沉淀、与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络合以及材料本身的物理吸附。(3)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各类生物炭材料对Cd污染土壤中Cd的稳定化效果以及作用机制。ICP-MS的结果表明,相较于BC,改性生物炭对Cd的稳定化有着更加高效的作用,但改性材料对于土壤中Cd的稳定效果受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旱地和水田系统中材料对Cd的稳定化效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S/Fe-BC2不论是在好氧与厌氧条件下,对于土壤中Cd的固定都有着较为长效稳定且高效的作用,经过90天培养后,S/Fe-BC2上Cd的固定量可以稳定在200 mg·kg-1(旱地)和300 mg·kg-1(水田)左右。经过FTIR分析,土培后的生物炭材料,其含氧官能团和有机官能团的强度有所增加,在好氧条件下老化的生物炭,对于土壤中Cd的固定效果更佳;而XPS分析则表明,改性后的生物炭材料,其功能基团在土壤Cd的固定中占主导作用,其中,S/Fe-BC2对土壤Cd的稳定化机制除了负载的硫铁功能基团的作用,还可能包括含氧官能团与Cd(Ⅱ)发生沉淀和络合作用,与表面官能团形成Cd-R键以及阳离子-π作用。同时,S/Fe-BC2上由于铁元素和土壤以及生物炭组分在材料表面形成的铁氧化物复合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含硫官能团形成的“-S-Cd”被氧化。另外,S/Fe-BC2与土壤中Cd固定具有协同作用,一方面,S/Fe-BC2可以通过引起土壤中铁和羟基铁配合物水解与土壤矿物胶体凝聚沉淀;另一方面,土壤中的Cd可以通过与带负电荷的土壤矿物胶体络合或同晶置换增强对Cd的固定效果。通过批试验、土培试验以及现代光谱分析技术,对比分析,筛选出了对溶液中Cd(Ⅱ)具有较强吸附作用和对中碱性Cd污染土壤中的Cd具有较好稳定化作用的生物炭材料S/Fe-BC2,并以此为基础优化了硫铁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工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由此可见,S/Fe-BC2是一种对中碱性Cd污染土壤中Cd稳定化比较有潜力的材料。
其他文献
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经历实践和训练的过程,在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随堂小练笔的方式去训练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让学生将语文习作与语文课堂阅读紧密联系起来,进而达到"以文促写"和"随文而练"的教学目的。此外,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随堂小练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去激发学生对随堂小练笔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在享受语文写作的魅力中开展深入探索。为此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而陆地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磷限制,全球变化可能会影响土壤磷循环过程,进一步加剧磷限制,探讨植物磷获取策略对科学预测生态系统生产力如何适应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收集和梳理相关文献,从4个方面综述植物的磷获取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1)植物的磷饥饿响应机制;2)植物的磷获取途径和策略;3)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磷吸收的影响; 4)植物磷吸收对全球变化(温度升高、氮沉降和降雨
装配式技术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因工业化制造而诞生的装配式建筑为缓解住房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以标准化为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也对建筑个性化设计带来了挑战,使得多元化的居住需求难以实现。本文以装配式住宅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满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下,装配式技术如何与住宅个性化需求相适应的问题。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装配式建筑因标准化生产方式造成个性化缺失的问题以及实现装配式住宅适
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殖并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和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的应用,MM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位生存期可达5-7年。但是MM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而随着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1(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兴起和以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的嵌合抗原受
针对数控机床中主轴轴承和刀具同时出现故障或机床主轴转速改变时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基于增量学习的深度卷积诊断模型。首先,将常用转速下的主轴轴承和刀具振动数据集,输入结合了批量归一化算法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单一转速下故障诊断;然后,人工判断跨转速诊断时的未知故障类型,对其打标签后重新输入网络,通过增量学习实现知识迁移并使模型学习新数据特征;最后模型在跨转速故障诊断领域的准确率为76.49%~86
目的 探究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1.0 mg/次)秋水仙碱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0.5 mg/次)秋水仙碱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指标改善、ESR、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正>Paper notice for seminar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sequela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Hosted by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
期刊
脆性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致残、致死率高,备受临床重视,虽治疗方案成熟,但仍有争论。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此类型骨折的治疗进行了深入探索,从细化传统内固定的手术操作、引入新型内固定方式及计算机导航/机器臂辅助的内固定治疗,到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方式及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的选择及双动全髋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均有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老年脆性股骨颈骨折的最新治疗方案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提供
目的 比较内镜下硬化剂注射与橡胶圈套扎治疗内痔患者的疗效、并发症、预后等,以期为内镜下微创治疗内痔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内镜下微创治疗的53例内痔及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内镜下硬化剂(聚多卡醇泡沫)注射(设为硬化组,n=27)和内镜下橡胶圈套扎(设为套扎组,n=26)治疗,记录2组的基本临床资料、治疗后疼痛
为适应档案事业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转型建设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档案标准化建设,而档案标准体系又是档案标准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系统回顾档案标准化建设历程,总结经验,分析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档案标准化建设新形势、新需求,提出创新档案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档案标准体系的功能定位、创新档案标准体系建设模式的建议,升级优化档案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