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CMOS图像传感器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自该领域发展以来,列级单斜式模数转换器就作为重要的解决方案被囊括其中,CMOS图像传感器与列级ADC的组合所展现出在速度和功耗上的卓越性能,赋予了该组合强劲的生命力。目前在以高速高精度为核心的发展方向下,对单斜式ADC提出了高速化、高精度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等诸多要求。本文以高速化为切入点对列级单斜式ADC展开研究与设计。通过对国内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CMOS图像传感器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自该领域发展以来,列级单斜式模数转换器就作为重要的解决方案被囊括其中,CMOS图像传感器与列级ADC的组合所展现出在速度和功耗上的卓越性能,赋予了该组合强劲的生命力。目前在以高速高精度为核心的发展方向下,对单斜式ADC提出了高速化、高精度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等诸多要求。本文以高速化为切入点对列级单斜式ADC展开研究与设计。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本文首先重点研究了以两步式单斜ADC(Two Step Single-Slope ADC)配合时间数字转换(TDC)的设计方法,充分考虑了单斜式结构与列电路的高度兼容性。其次在TS SS ADC的基础上,优化信号转换路径提出了基于数据并行处理思想的全并行两步式单斜ADC(Parallel Two Step Single-Slope ADC)架构,该ADC通过将量化过程分解为4位粗量化、5位细量化和3位时间数字量化实现12位的转换精度。相较于传统两步式,并行下的转换时间由各过程总和,优化为各过程的最大值。PTS SSADC与SSADC相比,在继承了其低功耗与小面积的优势下,转换速度提升了 128倍,相较于TS SSADC获得了 4倍的速度提升。此外针对TS SS ADC存在的粗细转换衔接误差问题,设计了一种跟随式误差校正电路,将粗量化的绝对误差相对化,实现了每个细量化区间的转换衔接误差低于0.3LSB。最后TDC结构的插入进一步优化了两步式结构不兼容高频时钟的缺陷,在保留低频时钟低功耗和低噪声特点的前提下得到转换速度的大幅提升。本文基于55nm 1P4M工艺,完成了电路与系统进行详细设计验证,最后以6.6μm列宽限制进行了版图设计实现物理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PTS SSADC和TDC相结合的12位全并行ADC,在1.2V~2.7V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将CMOS图像传感器的行时间压缩至825ns,ADC的微分非线性和积分非线性分别为+0.6/-0.6LSB和+1.6/-1.2LSB,信噪失真比SNDR为68.271dB,有效位数ENOB达到1 1.0489bit,列不一致性低于0.5‰,为CMOS图像传感器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健的高速列级ADC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速、智能、便携无线设备应用的日益广泛,对小尺寸、高密度、多功能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s,RF IC)的需求逐渐增大。作为 RF IC 的基本元器件,传统片上电感器和变压器的绕组为多匝平面螺旋结构,当利用标准CMOS工艺实现时,会消耗大量的金属布线资源和芯片面积,成为限制二维结构片上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硅通孔(Through-Sili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氨气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泛应用的无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存在工作温度高等缺点,基于聚苯胺(PANI)等有机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可在室温下工作,但灵敏度偏低、响应/恢复时间较长。构建复合材料是改善有机材料气敏性能的方法之一,论文将PANI与碳纳米材料进行复合,表征了所制备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测试了其氨敏性能,分析了气敏
双线阵无透镜成像系统通过控制对流动细胞的扫描速度得以提高扫描分辨率,然而,在对其进行衍射恢复的过程中,流动细胞的位移及形变等现象致使衍射恢复结果失真。因此,进行基于该系统的图像衍射恢复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双线阵无透镜成像系统在扫描成像过程中由于细胞形变及成像高度变化等现象对衍射恢复结果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高度的双线阵重构图像的衍射恢复算法。由于人为预估成像高度会给衍射恢复算法
阻断电压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的一项重要参数,阻断电压越高,对终端结构的要求越高,出现的可靠性问题也越多,比如关断过程中的动态雪崩就是一个重要可靠性问题。特别是对高压IGBT终端特性及动态雪崩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6.5kV FS-IGBT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专业软件对场限环(FLR)、场限环-场板(FLR-FP)、横向变掺杂(VLD)三种终端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过电压、过电流
随着机动车人均持有量的增加,人们对于机动车的使用也越发的频繁,但随之而来也导致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的降低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成为了各国以及诸多科技公司的重中之重。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作为其重要的一环,其驾驶过程中的目标检测问题成为了当下需解决的难点。其所涉及的目标检测问题是需找出驾驶过程中前方出现物体的类别与位置。本
TDI(Time Delay Intergration)图像传感器能够有效的提高 SNR(SignalNoise Ratio)与灵敏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速低照度的应用环境,早期的CCD图像传感器因高功耗、低集成度而逐渐被CMOS图像传感器所取代,当前CMOS主流工艺在电荷域累加中存在光电效应衰减同时数字域累加存在功耗高等突出问题,致使模拟域累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CMOS-TDI图像传感器模拟域
细胞大小是进行医学诊断的重要基础。传统的细胞尺寸检测设备有光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光学显微镜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不能自动化,流式细胞仪设备笨重,价格昂贵,二者都不适合即时检测。无透镜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细胞尺寸检测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传统的基于无透镜成像技术的细胞尺寸检测方法有阴影成像和全息重建,前者需要细胞紧贴图像传感器表面,操作复杂且检测成本高,后者对光源有严格要求,算法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衍
尖晶石ZnCu2O4具有高自旋极化率,强电导率和良好的光学带隙,被预测可用于自旋电子器件领域,然而目前对尖晶石ZnCu2O4材料的研究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对材料相关性质的调控(例如电子结构以及磁性性质)还未见系统的报道,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尖晶石ZnCu2O4材料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以及磁性进行计算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ZnCu2O4材料中包含Zn、Cu等强关联体系元素,通过GGA、GGA
飞行器在大气层以超高速飞行过程中,气动加热致使周围气体高温电离,从而产生一层覆盖表面的“等离子鞘套”。在鞘套中传播的电磁波往往伴随着反射、吸收衰减等效应,严重时甚至导致通信中断,形成“黑障”现象。等离子鞘套电子密度分布是影响鞘套中电波传播特性的关键因素,电子密度有效的获取,对于克服“黑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诊断的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传统多频点微波反射方法利用电磁波在等
量子阱混杂(QWI)能有效改变有源区的能带结构,在激光器非吸收窗口(NAW)、电吸收调制器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离子注入诱导的QWI具有重复性好、可控性强、分辨率高、横向扩散低等优点,在实验中也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果,但是重点是观察QWI后有源区禁带宽度的变化,以及波长蓝移情况,对其物理机理缺乏分析,并对QWI后外延材料损伤变化情况缺少系统研究。本文采用了 N离子注入的方式来进行GaInP/Al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