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对土壤有效氮和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2hy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尾松人工林由于树种组成单一、层次结构简单及人为活动的干扰,出现了立地衰退、生产力下降等问题。目前针对马尾松人工林林地退化等关键科学问题,主要采用混交林培育和抚育间伐等技术,以期改变这种现状。抚育间伐作为主要的营林措施之一,其采伐形成的林窗在调节林内人工林生长、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采伐形成的林窗能否对低效人工林林下生态系统产生持续的积极效应,是否具有最适宜的林窗采伐面积等问题仍不甚清晰。由此,本研究选择了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39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00 m2(G1)、225 m2(G2)、400 m2(G3)、625m2(G4)、900m2(G5)、1225 m2(G6)、1600m2(G7)共7个梯度人工林林窗,以林下(US)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大小林窗对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脲酶、蛋白酶、羟胺还原酶及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探索了林窗对土壤氮转化的微观机制,结果显示:林窗大小仅对土壤铵态氮含量有显著影响,对其他指标差异影响不显著。各林窗中央的铵态氮和全氮总体上均随林窗增大先升后降,且在400m2的林窗出现最高值,而林窗边缘却相反,表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400 m2和625 m2的林窗。100m2的林窗中央和边缘的硝态氮明显高于其他林窗,225m2~1600m2的林窗中央有“M”的变化趋势,此与秋冬季的蛋白酶活性变化相似。除亚硝酸还原酶在大林窗具有更高的酶活性外,其他酶均表现出小林窗活性较高。林窗大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与林窗形成时间长短相关,因此本试验还需要长期的观测和比较研究。林窗中央与边缘之间仅土壤羟胺还原酶活性有显著差异。综合来看,土壤全氮为林窗边缘高于中央;林窗中央的铵态氮、脲酶、羟胺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普遍高于边缘;春冬季小林窗的中央土壤硝态氮略高,夏季边缘较高,秋季与夏季相反:土壤蛋白酶活性在春秋季各林窗的中央普遍低于边缘,夏冬季中央略高。各指标总体上较林下有一定提高。林窗形成初期虽然林窗内植物多样性、水热条件等发生迅速的梯度变化,但其对地下生态过程的改变尚不明显,使得林窗中央与边缘之间有效氮及相关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季节变化对全氮、铵态氮、硝态氮、脲酶、羟胺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有显著影响,林窗中央和边缘土壤铵态氮总体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硝态氮却表现为春夏季低于秋冬季。蛋白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春秋季,低谷期出现在春冬季;羟胺还原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冬季,低谷期出现在秋季,分别与脲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一致。说明林窗内的土壤反硝化作用较弱,硝态氮随着植物、微生物的利用及雨水浸出等因素导致流失更多。蛋白酶与羟胺还原酶活性在夏季反而处于较低水平,这可能是因温度较高,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导致了氨矿化。研究发现春季铵态氮含量高于夏季,其可能是导致蛋白酶活性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综上表明,马尾松人工林林窗行成后,改变了林内的微环境和土壤养分的循环过程,这有利于地上植被的恢复与更新。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促进了有效氮的积累和氮转化相关酶活性,对反硝化作用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见,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是林窗形成初期影响土壤养分循环主要的环境因子。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原产南非的‘蓝色大花’蓝百合Agapanthus praeco ssp.orientalis‘Big Blue’为材料,分别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和花器官培养途径建立了快速繁殖技术体系。在体细胞
室内条件下,评价了大眼长蝽Geocoris pallidipennis(Costa)对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Goeze)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大眼长蝽捕食苜蓿盲蝽的有效虫态为3~5龄若虫及成虫,其
科技日报讯英国《自然》杂志在线版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丹麦遗传学家辨别出了一种遗传变异,正是其增加了调查对象格陵兰岛人罹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 Pall.)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鸢尾科鸢尾属。具有观赏价值高,抗寒、抗旱、抗虫害特性强,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等一系列优点,是抗性遗传育种的优良
近年来,对植物繁殖生态学的研究己成为生态学领域的热门之一,而对植物繁殖器官—花的研究成为繁殖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目前对各种植物花期配子数量及果期结实率、种子数变异的研究较多,对引起变异的机制,不同研究的结果不同。本研究以四川碧峰峡(N28°51′10″~30°56′40″,E101°56′26″~103°23′28″)为实验地,以多年生多次生殖草本植物紫萼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试验控制法,通过去叶和去
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植物在我国有39种,目前对其区分主要以形态鉴定为主。DNA条形码鉴定是一种新型的物种鉴定方法,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相对较短的片段对物种
以色列2014航空航天和导弹防御会议7月7日在特拉维夫举行。来自以色列国防工业领域的决策机构、领先企业、科研人员及政策咨询机构参会。
沙蒿尖翅吉丁Sphenoptera sp.是黑沙蒿上主要的钻蛀性害虫,引起沙蒿长势下降甚至死亡。对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宁夏1年发生1代,以各龄幼虫在被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Hybrid bamboo blight)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节菱孢属的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 B.Elli)侵染所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已造成
学位
钩栗是亚热带地区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珍贵用材树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钩栗自然资源少、果实产量不高的现状,以湖北恩施、福建建瓯、湖南浏阳、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