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及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是发电机常见的故障。随着发电机单机容量的增大,三相定子绕组对地电容增加,接地故障电流相应增大,将危及定子铁芯,该故障往往引起定子绕组内部短路故障,潜在危害大。该文研究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暂态过电压和接地故障电流的一般规律,以及中性点合理的接地方式,以保证大型机组的安全运行。 该文采用多回路方法,建立同步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仿真模型(实际值模型和标幺值模型)。该模型将定子绕组划分为多个单元电路,将实际分布参数电容等效为准分布参数电容,能够考虑定子绕组的联接、故障的空间位置,以及气隙磁场的空间谐波等多种因素。通过修改导纳矩阵,该模型还可以用来分析两点接地等定子绕组内部短路故障。 在15kVA和30kVA两台凸极同步发电机上分别做了单机空载条件下和并网负载运行条件下的定子单相接地实验。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其基波分量比较准确,可以用来分析过电压、接地故障电流等问题。这验证了该文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针对三峡大型水轮发电机,对两种接地方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变压器接地)下的定子单相接地故障做了大量的仿真计算。给出了重燃弧暂态过电压和接地故障电流的规律,并给出了物理解释。比较两种接地方式的差异,给出了配置原则。结果表明,对具有“定子绕组绝缘等级高、对地电容大、机组调速性能好”这些特点的三峡机组而言,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明显占优。 三门峡火电厂一台大型汽轮发电机发生过一起典型的由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逐步演变为定子绕组内部短路故障的严重事故。通过对可能的几处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内部短路故障的大量仿真计算,对比录波仪记录的数据,经过继电保护动作情况的校核,分析了事故的起因和发展。指出了“TV断线闭锁”保护的不妥之处。同时指出了该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消弧线圈配置上的不合理之处。
其他文献
西部电网330kV线路长期在高海拔、风沙大、终年干旱少雨,加之紫外线强、温差大、时有沙尘暴袭击,盐湖地区污秽严重等条件下运行,严重影响着电网的安全运行.运行中集中表现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电力系统迅速的增容。正在进行中的城网、农网改造将把我国的电网供电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随之而来的是电网对地电容的增大,特别是城网改造中电力电缆的广泛应用,使电网的对地电容成倍增加,切除某一支路对整个电网的对地电容影响比较大。现有的消弧线圈装置由于调感方式落后,调节范围小,响应速度慢等原因,已经不能满足目前配电网对消弧装置的要求。所以近年来,各种新型的
故障测距装置对于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一种是非常重要的。快速准确地找到输电线路故障点,不仅有助于及时修复故障线路,确保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因输电线路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能大量节省巡线的人力和物力。基于此,研制一种能记录全部故障信息的新型故障测距装置是非常必要的。论文围绕新型故障测距装置的研制和开发,系统地展开了全面录取故障信息,精确、可靠的故障测距技术研究工作。1.提出了准确、可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压等级低,线路分布广,配电网电能损耗在全系统的电能损耗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计算和分析配电网中的电能损耗对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陛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是对虾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对虾大规模的死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台湾北部发现以来,WSSV已经扩散至
随着高性能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在控制精度和动态性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接近于直流调速系统的水平,且具有可靠性好和便于维护等特点,逐渐成为调速领域的主流。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是目前交流传动研究的一大热点。因其系统中无需速度传感器,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
机车在运行过程中,车轴的温度因摩擦而有一定的升高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当车轴温度异常升高时,则说明车轴出现了故障。如果故障不能及时被发现,就可能会造成燃轴甚至切轴,对机车的
该文首先简要的回顾了模糊控制的发展历史,从一般经典设计方法及实际应用中总结出目前模糊控制所面临的缺陷,作者从模糊控制设计方法上的不完整性着手,提出了其完善方法,最后
三电平IGCT变频器代表了高性能大功率中压传动变频器的主流发展方向,开展高性能大功率三电平IGCT中压传动变频器的自主开发,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和技术封锁,填补国内技
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破坏,可能导致电力一次系统的安全稳定破坏,如何有效地保障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响应国家经贸委30号令的要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