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与失落中的探寻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m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娄与钱钟书是二十世纪的文学大师,都属于学者型作家,并且都有跨文化的学术背景。他们因成功塑造知识分子形象而著称文坛。基于知识分子形象的描写,作家对现代文化背景下,人类的精神认识、人生的意义、人类的出路进行了探讨。本文将《赫索格》与《围城》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形象进行异同比较研究,以平行研究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两位主人公形象所透露出的作家文化心理,使本文能够具有开阔的视野,从而对我们认识与领悟不同的文化意蕴有所帮助。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赫索格与方鸿渐的形象特点进行了相同性比较。两者都是二十世纪文化转型背景下迷惘而孤独的知识分子,他们最大的困境在于面对社会的变化、文化的撞击,对“人”的认识产生了困惑,他们既不能认清自己、又不能看清他人,只能在心灵的困境中挣扎。这种人类普遍的困境引发了他们对社会文化的思考,他们均从文化的高度对束缚人的思想、制度进行批判,为人类的尊严与自由探寻出路。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赫索格与方鸿渐形象的相异性。两者在经历人生困境,进行文化反思之后采取了不同的行为方式。赫索格试图通过对知识的综合思考揭示人生问题,他的行为方式是积极的;而方鸿渐不乏看透世事人情的聪明与睿智,但他总在失败之后感伤、无所作为。究其原因是两人的人生态度截然不同:赫索格怀抱为天地立法的热情,力图改善人类的处境;方鸿渐却认为人生中所谓理想是虚无的,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最终两人走向了不同的命运归宿。第三部分是对主人公形象相异性的文化分析。从作家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入手,进而深入到各自的民族文化精神中,揭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人文教化与俗世生活的关系表现在犹太文化中是相分离的,而在中国文化中相互结合,这两种传统精神分别塑造出了不同的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独立性与依附性、使命意识与忧患意识,因此,他们在遭遇现实困境时采取了不同的行为方式。
其他文献
有岛武郎于1911年开始在《白桦》上连载的长篇小说《一个女人》,从此掀开了近代日本女性解放的第一页。这部作品描写日本近代西方文明传入之初,一个自我觉醒的年轻女性——早
全球有3.5~4亿慢性HBV感染者,超过70%的患者居于亚洲,美国和英国仅有125万和18万的患者,美国和英国的白种人乙肝患者多为青春期和成人感染,而亚洲的慢性乙肝患者多是出生时的母婴传
据医业网8月31日报道(原载Clin Infect Dis2007;45:637-642),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使HIV患儿得以免疫恢复而允许麻疹、腮腺炎和风疹(MMR)疫苗再接种后出现应答。
据Medscape.com 12月23日(原载Clin Infect Dis2005:41:1806-1809),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病人过程中应用地达诺新会增加肝脏代谢失调的危险。
据医学空间网12月28日报道(原载Transplantation.2005 Nov15:80(9):1340-1343),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学的Zampino R博士及其同事对移植前有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
据37度医学网10月31日报道,美科学家指出,HIV是1969年从海地入侵美国的,之后席卷了全世界。
据医学空间网4月10日报道,两项于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会议发表的派罗欣(聚乙二醇α-2α干扰素〈40KD〉)医学研究表明,使用派罗欣治疗亚洲病人疗效显著且持久。
据好医生网10月9日报道,俄罗斯“向量”国家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学科研中心研制出一种新型抗艾滋病疫苗,目前正在对该疫苗进行临床试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弗拉基米尔舒
据好医生网10月10日报道,艾滋病(AIDS)疫苗研究遭受了灾难性打击,一个最有希望的艾滋病疫苗的临床试验宣布失败。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艾滋病疫苗项目负责人佩吉约翰斯
目的:对我国不同收入居民卫生服务经济可及性及其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医疗保障制度、卫生费用筹资和补偿等对经济可及性的影响;研究改善我国卫生服务经济可及性的策略,为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