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连续性的慢性损伤过程,表现为肝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与沉积。作为肝硬化的前期病变,肝纤维化是种可逆的,而肝硬化、甚至进展为肝癌则是不可逆的。因而能够及早的诊断肝纤维化对于慢性肝病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临床诊断肝纤维化以肝脏病理活检为金标准,但其作为一种侵入性有创检查,也伴随着一些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同时还易于受观察者及样本误差的影响,因此不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由于这些肝脏病理的局限性,人们在一直寻找无创性的检查方法来替代肝脏活检来明确诊断肝纤维化,近年来关于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研究也一直是世界肝脏病学的焦点,包括肝纤维化血清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方法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种功能磁共振检查方法,基于研究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的原理,近年来已成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研究肝纤维化患者在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深入探讨相对ADC在诊断方面是否存在优势。
目的:
比较采用3.0TMR在不同b值下,绝对ADC值与相对ADC值在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深入探讨相对ADC在诊断方面是否存在优势。
材料与方法:
10名健康志愿者和52名经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功能为代偿期的肝病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选取3种梯度因子(b值)为200s/mm2、600s/mm2、800s/mm2进行扫描,然后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获得图像并测量不同纤维化分期下肝脏ADC值、脾脏ADC值、肾皮质ADC值、脾脏相对ADC值、肾皮质相对ADC值。采用非参数Spearman检验分析S分期与ADC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期ADC值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ADC值预测纤维化程度的能力,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
结果:
10名对照组志愿者均为S0期。S0、S1、S2、S3、S4期分别有20、8、6、12和6例。弥散系数b值取200时:S0~S4期肝脏ADC值分别为(1.54±0.21)×10-3、(1.41±0.04)×10-3、(1.42±0.09)×10-3、(1.60±0.17)×10-3和(1.46±0.10)×10-3mm2/s,脾脏相对ADC分别为1.28±0.14、1.19±0.12、1.12±0.09、1.40±0.28和1.33±0.25,肾脏相对ADC分别为0.68±0.10、0.63±0.03、0.62±0.03、0.70±0.07和0.64±0.05,其各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2.20和2.08,P>0.05)。
弥散系数b值取600时:S0~S4期肝脏ADC值分别为(1.31±0.11)×10-3、(1.24±0.10)×10-3、(1.24±0.12)×10-3、(1.23±0.09)×10-3和(1.15±0.09)×10-3mm2/s,肾脏相对ADC分别为0.62±0.06、0.60±0.04、0.58±0.06、0.57±0.06和0.53±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8和4.46,P<0.05),而脾脏相对ADC分别为1.32±0.13、1.33±0.13、1.35±0.13、1.28±0.21和1.29±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0.22,P>0.05)。肾脏相对ADC与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性,优于肝脏ADC值(r值分别为-0.46、-0.43,P值均<0.01)。对于预测S2及以上纤维化,肾脏相对ADC的效果优于肝脏ADC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与0.70)。
弥散系数b值取800时:S0~S4期肝脏ADC值分别为(1.12±0.09)×10-3、(1.01±0.11)×10-3、(1.03±0.14)×10-3、(1.03±0.09)×10-3和(0.94±0.16)×10-3mm2/s,肾脏相对ADC分别为0.56±0.07、0.53±0.07、0.52±0.06、0.53±0.07和0.46±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8和2.60,P<0.05),而脾脏相对ADC分别为1.42±0.19、1.30±0.20、1.29±0.21、1.39±0.23和1.26±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0.86,P>0.05)肾脏相对ADC与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性,优于肝脏ADC值(r值分别为-0.54和-0.43,P值均<0.01)。对于预测S2期及以上纤维化,肾脏相对ADC的效果优于肝脏ADC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与0.62)。
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对肝纤维化的定量分期有一定的作用、而肾脏相对ADC值在评价肝纤维化上优于单一肝脏ADC值,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