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蟋尾须感器超显微形态及腹末神经节的投射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w545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双斑蟋尾须感受器形态、机构及其分布,初步探讨双斑蟋尾须感受器种类和机能,探索昆虫感受器的生理意义。   方法:实体解剖镜下对双斑蟋尾须进行形态学观察,MOTIOAM1300数码照相机拍照、;扫描电镜观察双斑蟋尾须感受器,并记录对比分析;运用氯化镍逆行染色法和银增感染色法研究腹末神经元在脑中的形态分布。   结果:双斑蟋尾须感受器包括棒状感受器、丝毛状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和一种尚未见记载的新型感受器这五种。每种感受器的分布、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双斑蟋尾须的基部内侧以棒状感受器为主,很少能看到其他的感受器存在,其外侧以丝毛状感受器为主,少量刺形感受器,基本没有棒状感受器;双斑蟋尾须的中部以刺形感受器为主,尤其是内侧,其外侧存在有一定数量的丝毛状感受器,杆状物偏向尾端方向成一定角度。在雌形双斑蟋尾须中,发现一种新型感受器,长400-700μm左右,与丝毛状感受器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基部或杆状物中,有念珠状突起。常在尾尖端处出现,数量较少,功能尚不清楚,因其未在雄性双斑蟋中发现,故推断有可能此种感器与产卵等繁殖行为有关。双斑蟋尾须尖端的感受器仍以刺形感受器为主,偶有丝毛形感受器发现,但其杆状物偏向尾须的角度变小,越是近尖端,杆状物偏向尾须的角度越小。   尾须感器在腹末神经节的投射纤维大部分分布在腹末神经节的底侧端,纤维没有越过神经节中线部分,少量神经纤维投射到中线处,有两条染色比较深得纤维通路,有少量神经元分布在腹末神经节的中下段,在其中线处只看到一个神经元胞体。在腹末神经节底侧端有少神经元出现,背侧其中有一条纤维分支。综上所诉,尾须感器投射到腹末神经节的纤维多投射到腹侧,少量投射到背侧。  
其他文献
试验于2013-2015年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进行。2013年以21个中稻品种为材料,观测孕穗至乳熟期冠层温度、穗温、气冠温差和气穗温差,研究其变化规律以及与产量的关系。2014年
近日,北京国贸大酒店任命法德利(Mochammad Fadli)为云·酷酒吧首席调酒师。法德利拥有长达15年的酒吧工作经验。他的创新力和个人天分将让北京的鸡尾酒爱好者们为之惊叹。法
该文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方法:用化学处理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多孔钛涂层,通过骨组织的长入和界面上的化学结合来提高种植体的长期使用性能.作者真空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钛合金基
摘要:数学作业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创新作业设计方法。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小学生要全面发展,提升小学生的全面素养,调动小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066  小学数学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小学数学
  依据2014年对湛江湾表层海水悬浮物含量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四次调查数据,讨论了不同时期悬浮物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区域分布上,不同
会议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带来水产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渔药等有毒有机污染物等不断排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日益加重。海洋有毒有
Fox基因家族是一类转录因子蛋白家族,FoxG1是Fox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尚未检测到FoxG1的同源物。FoxG1作为端脑特异性的转录因子,从胚胎时期到成年时期在齿
2017第十二届国际(广州)表面处理、涂料涂装展览会由中国表面工程协会涂装分会、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电镀分会、广东省涂料行业协会、广东省电镀行业协会、广东智展展览有限公司
  对2013年春季航次东海近岸水域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和粒度测试,结果表明:东海近岸水域表层沉积物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布范围0.21-1.14%,平均值为0.78%.平均粒径分布范围
  水母暴发已成为一种新型海洋生态灾害,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平衡、渔业资源、滨海电厂生产安全、海洋景观和旅游业均有着巨大影响。近年来,我国黄海和东海北部区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