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匈关系(1964——1982年)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k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为前言和正文两大部分。 前言简单介绍了从斯大林、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对东欧政策的调整,以及勃列日涅夫执政十八年来的苏匈关系,并就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等基本问题作了说明。 东欧国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东欧地区历来都是命运多舛危难丛生之地,东欧国家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被奴役和被束缚的历史,东欧诸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都不能逃脱大国的争夺与控制。匈牙利便是东欧国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战后初期,东欧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随着苏美冷战的开始,苏联加紧了对东欧的控制,使之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纳入苏联模式的轨道。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在对西方推行缓和政策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东欧政策的调整。在改善苏南关系的同时,允许其它东欧国家内部政策也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并推行了局部的经济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放弃了它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支配地位。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立足未稳,希望进一步与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东欧国家建立友好密切关系,稳定苏联对外战略的基石。而就匈牙利来说,十月事件后保持国内政治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同苏联加强联盟关系、抵制西方的挑衅与颠覆,是谋求国内政治稳定的前提。因此,这一时期,苏匈两国密切往来与沟通,卡达尔等国家领导人纷纷前往莫斯科,“朝拜”新任领导人,探听“老大哥”的意图。勃列日涅夫为了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图也不断地出访匈牙利,全面展开双边会谈及首脑对话,加强经贸往来发展两国经济关系。 由于“布拉格之春”的影响,苏联在东欧实行积极的控制措施,加紧了对匈牙利经济改革的控制。在1968年的情形下,匈牙利必须考虑到周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对改革的态度,不得不采取有限度的改革。历史表明,在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局势下,要使苏联从根本上放弃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是难以实现的,匈牙利要想摆脱苏联控制,完全实现独立自主同样也是不可能的,匈牙利的改革只能在苏联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与苏联同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相比,苏联同匈牙利的关系在整个勃列日涅夫时代是相对平静的。出于各自不同的动机,匈牙利领导人在内外政策上注意同苏联协调一致。在苏联同匈牙利的关系中,尽管协调合作是主流,但也不乏矛盾和冲突。 重新审视苏匈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启示:东欧国家在冷战两极对抗的严峻现实中,应如何处理既同社会主义苏联结盟,又坚持民族独立自主两者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建设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
其他文献
在后冷战时期,美国由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执政。本文对两任政府的对华政策进行了疏理,分析了两任政府对华政策的特点,即两位总统虽然来自不同的党派,但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
该文所要做的工作,是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的条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其优劣得失,探讨其变迁轨迹,并对宪法如何完善提出管见.全文分七章,17万字.第一章是序言.在序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要求建设和谐的政治。而且,当今世界的政治是政党政治,完善的政
当下的摄影大概是历史上最热闹的时期,不仅从事摄影、爱好摄影的人数量空前,各种摄影活动也是接连不断,各种第一层出不穷,各种新高屡被刷新。有人说摄影的门槛低,所以拥趸者
确立于1990年以《行政诉讼法》为核心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规范体系,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明显与我国加入WTO参与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不相适应。其局限于对人身财权益保
本文以晚清政治发展为例,对后发外源型政治发展中的强制性因素与诱致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以及关于社会实践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的观点
在中国西南,苗岭山麓、清水江畔,有一座美丽而年轻的新兴城市,那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民族风情浓郁,延续400余年的苗族古老传统盛会“甘囊香芦笙节”每年如期举行,它就是中国
党中央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七大之后一次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站在党和国家事业
2.1概述  热应力计算和预测裂缝危险性需要输入许多数据,如混凝土热的性质和力学性质。然而,最重要的混凝土早期性能,如弹性模量和应力松弛,是在一个很宽的范围持续变化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