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中肋骨条藻的化感作用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及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培养实验、互花米草化感物质分析、化感物质对中肋骨条藻的培养实验,探究互花米草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影响、化感物质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作用,为利用互花米草化感控制赤潮藻中肋骨条藻的扩散提供科学依据。在本研究中,分别采集互花米草活体植株、凋落物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实验。我们设置互花米草不同构件及凋落物的不同浓度水浸液进行中肋骨条藻培养实验,探究互花米草对其是否存在化感效应;鉴定互花米草所含化感物质种类,并探究不同化感物质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最后设计了不同因素条件下的正交试验,得到了每个因素的最佳水平。具体结论有以下六个方面。(1)互花米草对中肋骨条藻存在化感作用。互花米草的凋落物水浸液,能够抑制中肋骨条藻的生长,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凋落物水浸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凋落物水浸液改变了中肋骨条藻细胞中的叶绿素含量、SOD、POD活性和MDA含量,使得叶绿素含量、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2)不同浸泡时间的凋落物浸出液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效果不同。浸泡时间为2d和5d时,浸出液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浸泡时间为10d时,抑制率明显下降;(3)互花米草不同构件的浸出液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0.02g?m L-1)促进,高浓度(≥0.04 g?m L-1)抑制的作用;互花米草根、茎、叶及营养液在高浓度(0.1g?mL-1)条件下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作用强度为茎>叶>根>凋落物>营养液;(4)通过GC-MS鉴定出互花米草不同构件水浸液中的化感物质主要为长链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油酸和邻苯二甲酸;且这三种物质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影响呈现为低浓度促进(≤1μmol/L),高浓度抑制(≥15μmol/L),这种抑制作用随土壤水浸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油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抑制效果在同浓度下表现为油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5)互花米草不同构件分泌的化感物质棕榈酸、油酸和邻苯二甲酸可以通过多次投加实现低剂量水平下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抑制,且抑制效果高于一次性投加化感物质的实验组;(6)投加化感物质种类、投加频次和光照强度对抑藻效果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投加物质>投加频次>光照强度;在所设计的正交实验组中,每个因素的最佳水平为化感物质为棕榈酸,投加频次为5次,光照条件为3000 lx。化感物质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随着投加频次的增加而增强,棕榈酸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光照强度对抑制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小。
其他文献
本文以无污染土壤、细沙以及甘肃双泰凹土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凹凸棒原矿和有机肥为研究材料,分别在沙土混合土样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凹凸棒和有机肥(对照CK除外),进行钝化实验。在钝
在科技管理过程中,政府资助科技项目的立项选择是科技项目管理的基础,立项的好坏一定程度决定了项目能否顺利的实施和项目目标的完成。对科技项目特点与立项要求的分析,不同项目
提出综合技术预见模式的基本内涵、实践流程,并对如何加快推进综合技术预见模式的实践提出建议。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民机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民机供应商进行跟踪反馈,通过实例证明了方法简单易行,为民机航材供应商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目的 分析不同人群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浓度水平及分布差异,以探讨其在不同的甲状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CT机已经广泛运用于医疗诊治过程中,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CT机最重要的影像质量,X线剂量大小亦随之倍受关注。CT机计量检定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影响因素
企业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效果难以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主要存在实习目标不清晰、实习指导不得力、实习内容缺乏有效载体、监控手
在经济学理论中有许多关于陷讲的说法,一方面这集中反映了经济学理论多变数、不确定性及弱因果关系的本质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为经济学分析灵活多变的方法论要求。经过长达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布局中基础性建设,提高农民生态素质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建设美丽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农民长效增产增收及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