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论1980年以后的中国历史舞台剧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i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创作的中国历史舞台剧作品的系统考察,就创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围绕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情况,着重分析历史观、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及女性题材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观点。 第一章,透视当代历史剧创作多元开放的历史观,提出:历史剧创作不能背离特定的历史框范,应该尊重历史,反映历史之“真”。当代剧作家用质疑、反思、超越、颠覆、游戏等方式叙述历史,以现代话语建构历史,反映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以往任何时期。与此同时,伴随历史认知的主体性而来的主观随意性悄然扩张,因极端的虚构、无度的臆造而生成的调侃历史、游戏历史的作品泛滥,历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本文认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创作中的主观随意性,既不拘泥正史之凿,忽视剧作家的主体创造性,更不能背离特定的历史框范,无视历史。 第二章,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剖析历史剧创作在道德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提出:历史剧创作应该有明确的是非、美丑、善恶等道德标准,突出道德之“善”,创造具有人格美和道德美的艺术形象,体现民族积淀的优秀文化精神品格。当代历史剧创作在突破传统、锐意创新的理念指导之下,强调超越传统道德价值观,彰显现代人文精神。但是一味追求超越导致创作主体观念混乱,产生道德情感、价值取向的偏移,把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情感传达方式强行施加在历史人物身上,侧重于表现私欲的合理性,传统美德和积极进步的价值观念被所谓“欲望的合理表现”摧毁,背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三章,针对当下历史剧创作的一个突出特征——强调人性表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审美层面上提出:历史剧创作追求人性的真实表现,不能泯灭了道德评判与历史评判的尺度,应高扬人性之“美”。当代史剧作家超越历史与道德评判,将创作重心转向人性的深入挖掘,构造一个包蕴复杂意义的心灵世界。但是,极端追求人性的真实表现,会导致作品倾向性的迷失,使人物面目善恶不分,模糊了美与丑的界限。历史剧创作应该引领人类向善向美,而不能失却基本的道德良知和人文关怀,美化人性之“恶”。 第四章,通过对当代历史剧创作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女性形象进行探讨,提出:历史剧创作要摆脱男权意识,拨开性别的迷雾,尊重女性的生存价值,立足于两性平等意识认识女性的生命价值、人生理想及情感需求。当代历史剧以现代人文情怀重新审视女性的存在意义,体现女性独立自强的精神气质以及两性平权意识。但是由于男权中心文化长期渗透,当代历史剧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依然摆脱不了男权意识的痕迹,女性的命运和价值被男性视角钳制。因此,建构女性形象就要站在现代思想的高度,消除男权文化中心论的影响,重建两性和谐的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商业经济高速发展,消费者在服饰专卖店的消费,不仅满足于物质享受,更注重品质、档次、专业化、个性化的“软环境”上的精神享受。服饰专卖店设计不再是女人的专利,而现代
期刊
交响管乐作品《加勒比海盗》主题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John Wasson先生以Klaus Badelt先生的《加勒比海盗》电影主题曲为原型改编而来的,在电影配乐中堪称里程碑式的艺术精品。
期刊
针对赵家寨煤矿11206综放工作面4.2m厚煤层,根据综合机械化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合理进行设备选型,采用全方位的围岩控制技术及措施有效地控制顶板与煤壁,保证了工作面实
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影除了在电影院播放外,它还进入了电视、影碟机、网络等新媒体,电影传播方式正日趋多样化。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电影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必将对
本文通过“老莲风格”与“几米现象”的比较,对书籍插图的审美文化、艺术观念、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调查报告,对当代书籍插图的整体特征、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地
辽宁省珍贵古籍特展1月18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辽宁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辽宁省珍贵古籍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特展共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写本、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