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在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文化休闲景区建设亦在同步进行,然而,如何突出景区的文化与休闲这两种特色要素,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时代课题。景观人性化设计作为城市文化休闲景区的主要媒介,传达着文化与休闲的双重内涵,从而达成人性化功能使用与精神满足。建立在相关理论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笔者通过理论介绍与关联整合,构成了文化休闲景区的景观人性化设计理论。
2007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条“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表明了“特色”一词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价值取向;2009年7月在中国昆明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以中国提出的“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为主题,发挥民族学、人类学在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多样共容、和谐共存进程的功能,指明了民族学人类学应对多样性社会环境可持续进步的人性社会认知作用。将上述“特色”和“多样性”与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的景观设计研究相结合,形成了笔者对特色与可持续景观人性化设计的深入探究。
本研究主要是将人性化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理论方法合为一体,在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的实际应用中得以体现,形成一条理论方法—案例分析—整体创新—动态创新的文化休闲景区的景观人性化设计途径;针对景区的景观设计与游憩使用展开阐述,运用多学科综合作为特色研究基础,提出了景观人性化设计的三种尺度分析方法,并结合使用状况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缩写POE)方法,构成特色文化休闲景区的景观人性化设计的三维模型与动态体系,旨在形成一定的社会应用价值。
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第一章与第二章介绍了人性化设计、景观设计与文化休闲景区概念的生成,重点分析了相关理论与方法,从而形成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的景观人性化设计研究途径。
(2)第三章分析了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的人性景观精神层面、人性景观物质层面与人性景观尺度设计层面,并在构成景观人性化设计研究的两翼与核心中做了详细的论述,进而产生相对完整的景观认知格局。
(3)运用POE评估方法分析了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的使用状况,结合《人性场所》一书中的“城市广场”与“邻里公园”的相关评价表做了实际应用。
(4)在文化休闲景区的动态可持续设计中进行了“使用与满足”传播理论与文化休闲景区的景观设计的关联探究,在人与自然场地的设计结合中得出了文化休闲景区的景观人性化设计三维模型;同时,在文化休闲景区的动态可持续设计中进行了低碳文化休闲景区的景观设计与人性社会思想探究,在人与生态环境的整体关系中得出了文化休闲景区的景观人性化设计动态体系。
(5)第六章在前五章的基础上,对整个研究的工作与成果、创新点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进行了综合性的总结,从而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与实践认知过程,阐明了中国文化休闲景区的景观人性化设计的特色可持续发展仍需做的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