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绿地常见刺蛾种群生态学及预警技术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桑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丽绿刺蛾Parasa lepida(Cramer)及褐边绿刺蛾P. consocia(Walker)是上海地区城市绿化常见的食叶性害虫,在上海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本文在对以上这些常见刺蛾危害发生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生态位关系,探索了环境因子对黄刺蛾、桑褐刺蛾越冬代成虫羽化影响,并对危害较为严重、寄主范围最广的褐边绿刺蛾的生物学和种群生态学规律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构建了以褐边绿刺蛾为例的城市绿化植物害虫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确定褐边绿刺蛾预警等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明确上海城市绿化植物中常见刺蛾的种间关系,定量研究了黄刺蛾、桑褐刺蛾、丽绿刺蛾及褐边绿刺蛾在营养、时间、空间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比其它刺蛾能较广泛地利用寄主资源,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7;黄刺蛾、桑褐刺蛾在时间序列上占有较大优势,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4304、0.4415;而黄刺蛾的茧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优于其他刺蛾,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1。在种间,桑褐刺蛾与丽绿刺蛾利用营养资源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6647)、生态位相似比例(0.5199)和种间竞争系数(0.7015)均高于其它共存种类;黄刺蛾和桑褐刺蛾利用空间资源较相似,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种间竞争系数分别为0.4846、0.5222;而桑褐刺蛾和褐边绿刺蛾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7495)、生态位相似比例(0.9165)和种间竞争系数(0.9959)在共存种间均为最高。2、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黄刺蛾、桑褐刺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是两种刺蛾羽化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而15℃低温和35℃高温下羽化率显著较低,黄刺蛾、桑褐刺蛾最高羽化率分别可达87.23%和75%。不同温度对黄刺蛾、桑褐刺蛾羽化进度有一定影响,黄刺蛾在15℃、20℃、25℃、30℃、35℃下,其羽化最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5周、第4周、第2周、第2周和第3周;桑褐刺蛾在15℃、20℃、25℃、30℃下羽化最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6周、第4周、第3周、第2周。分别用直线回归和Logisitic回归模拟了天数与累计羽化进度的关系,2种模型均极显著。用直线回归模型计算,黄刺蛾越冬代成虫在25℃下的理论羽化截止日期最早,时间为6月3日。而桑褐刺蛾则在30℃羽化最早结束,截止日期为5月30日。高相对湿度对黄刺蛾羽化有利,RH 80%和90%下羽化率则分别为81.00%、84.00%,比70%以下相对湿度显著提高。高的土壤含水量对桑褐刺蛾羽化非常不利。10%~40%含水量下该虫羽化率基本集中在50%~65%之间,而50%以上土壤含水量则完全不能羽化。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对两种刺蛾的羽化进度影响均不明显。土壤深度对桑褐刺蛾羽化有明显影响,土表下5cm桑褐刺蛾羽化较难,平均羽化率仅为10.00%,而土表下2cm以上则羽化率基本一致,可达70%以上。3、通过野外观察及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褐边绿刺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调查了褐边绿刺蛾的越冬死亡率,并测定了其越冬幼虫冬前、隆冬、冬后三个时期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越冬死亡率为45.5%,其中上海青蜂的寄生率达28%。冬前、隆冬、冬后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95℃、-4.32℃、-3.54℃。4、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Taylor回归法测定了上海地区褐边绿刺蛾越冬茧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茧在一切密度下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密度增加而增强,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Kuno序贯抽样方法,提高了调查抽样的效率。5、观察了褐边绿刺蛾2个世代幼虫取食杨树叶片的习性。结果表明,第1代幼虫7龄,幼虫期平均取食量167.71cm2?头-1,取食持续时间26d;第2代幼虫8龄,幼虫期平均取食量170.49cm2?头-1,取食持续时间27d。2个世代末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占整个取食量的80%左右,4~5龄幼虫是防治的关键龄期。6、组建了褐边绿刺蛾在15℃、20℃、25℃、30℃、35℃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15℃条件下,褐边绿刺蛾种群不能正常发育;在20~30℃范围内,褐边绿刺蛾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温度与发育速率之间呈现良好的Logistic模型规律;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5龄幼虫、6龄幼虫、7龄幼虫、幼虫期、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73、10.22、7.76、15.19、10.65、13.04、12.41、11.79、11.43、8.79、17.48、8.75℃,有效积温分别为100.92、22.34、88.64、34.99、68.18、65.82、80.36、145.83、510.20、414.95、15.68、1159.30日度;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雄成虫的寿命比雌成虫的长;单雌产卵量在30℃下最高,平均为120.10粒,20℃下最低,仅为61.78粒。25℃~30℃为褐边绿刺蛾最适宜生长发育温度。7、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褐边绿刺蛾第1代自然种群生命表,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因子对褐边绿刺蛾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第1代自然种群趋势指数为4.10。捕食和寄生性天敌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其总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2.4447;自然死亡作用次之,为2.2044;核型多角体病毒作用最小,为1.2398。因此捕食和寄生性天敌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8、将害虫对城市绿化植物的危害作为自然灾害与风险的一种形式进行剖析,提出城市绿化植物害虫灾害预警指标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依据不同灾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警源、警兆和警情等不同风险程度的各因素统计指标,精选组成城市绿化害虫灾害的预警指标体系。并以褐边绿刺蛾为示范,通过对各灾变预警指标的定性或定量分级,在综合灾害预警的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灾害影响的权重分析并计算灾变风险预警综合指标值的基础上,计算出上海外环绿带南汇段褐边绿刺蛾警级为中警,并在预测预报中发布黄色警报,并根据对应警患排除对策,提出了防治措施。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一堂课是否能够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必不可少的策略之一是课堂导入,教学中最为主要的环节之一,是能否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因此
国际合作结硕果小麦亩产超千斤──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育种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我省小麦育种处于徘徊阶段,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省小麦育种资源贫乏。为此,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和种植结构的改变、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天气等原因的影响,二化螟的发生逐
莜麦新品种“冀张莜五号”田长叶,温利军,赵世锋(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冀张莜五号”是我所以丹麦的皮燕麦品种“永118”为母本,“华北二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1994年经省农作物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来说,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抽象知识形象化,增强中学数学课堂趣味性,为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
寄生蜂是控制蚜虫种群的重要生物因子。许多关于蚜虫和寄生蜂的互作关系和协同进化的分子生态学研究完全忽视了寄生蜂也有随寄主蚜虫迁飞而扩散的可能性。本研究以桃蚜Myzus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通过批注、概括、仿写、拓展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本课题对香蕉微生态进行初步研究,调查了香蕉的真菌区系和放线菌区系,从香蕉根、球茎、假茎、叶片和果实等组织中获得内生真菌154株22个属,以镰刀菌(Fusarium)和炭疽菌(Colletot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逐渐提上日程,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学者的关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使得小学体育教学更有趣味性,内容更加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