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立嗣制度与习俗研究 ——以清代以来闽中山区为中心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立嗣长期以来都被视为弥补自然子嗣继承缺憾的主要方式。由于立嗣有着不同于亲子继承的处理机制,这些特殊的案例,反而可以作为一个观察亲属关系、社会网络及日常生活秩序的窗口。闽中山区现存大量立嗣文书,为我们理解立嗣的具体过程及个体家庭的特定需求提供了较为真实、详细的资料。本文在梳理福建立嗣制度的基础上,结合闽中山区的立嗣文书、族谱与田野调查资料,探讨福建立嗣习俗的长期发展趋势及其对民间秩序的影响。自唐代以来,法律始终将立嗣限定在同族或同姓的范围内,但乞养异姓和招赘承嗣依然受到地方习俗和官府的认可。明代以降,尽管法律保障异姓乞养子和赘婿的财产权,但他们被排斥在宗祧(祭祀)继承之外。清代以来,福建宗族规定的立嗣原则也经历了从坚持“神不歆非类”到允许“择立异姓抱养”的转变。同时,在绝后率达到近乎一半的背景下,清代的立嗣呈现越来越普遍的趋势。为了在解决经济困难问题的同时满足养老及香火接续的需求,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兼祧”。立嗣时写立文书逐渐成为民间通行的习惯。从唐宋至近代,立嗣文书所包含的要素逐渐定型,几种不同的立嗣方式逐渐类型化,同宗与异姓所使用的书式区分开来。根据实际需要,不同要素在立嗣文书中被选择性地强调,反映了人们生计策略的变化。立嗣习俗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嵌入社会秩序的、稳定的程序。嗣子的权利义务由立嗣文书、添丁簿和族谱等文字资料确定下来,嗣子还须通过各种仪式确认自己新的身份,并通过履行嗣子职责,获得亲属的承认。尽管立嗣容易引起纠纷,有时也会造成嗣子及其后代身份认同的困境,但其长期延续的历史表明了它对调整亲属关系与构建民间秩序的作用。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宗族,立嗣都是一种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途径。
其他文献
2018年12月29日,中宣部版权局正式解冻电子游戏版号的发放。电子游戏概念重新回到了投资者的视野中。当下我国大型资产评估机构运用的主流评估方法为传统法,但是评估出的结果与实际价值偏差较大。这说明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并不适用于电子游戏行业这样的具有高不确定性的行业。电子游戏行业这样的新生行业与传统行业有较大的差异,例如,电子游戏公司的具体资产占比较低、产品(电子游戏)经济附加值比传统行业的产品高且更
学位
孤独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具有弥散性。个体若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其严重的适应不良。对于农村留守青少年来说,其特殊性在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所以会表现出对父母强烈的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有研究表明,留守状态下的青少年会有更多的孤独感体验。另外,留守青少年还缺乏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这样的不利处境增加了儿童青少年经历情感虐待的可能性。长期遭受情感虐待会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大量
学位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正式放开,“二孩”的出生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转变为长子女,这些儿童身份的转变使长子女的同胞接纳问题逐渐从媒体的热点报道走向学者的研究视野。按照家庭系统理论的观点,家庭可进一步分为多个层级组织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系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同胞系统的长子女同胞接纳之间有密切联系,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长子女同胞接纳的影响不同;同时,共情作为重
学位
焦虑情绪作为儿童期最常见的情绪,主要包含担忧和恐惧情绪,并伴随一系列躯体生理症状。追踪研究发现,焦虑水平高的儿童罹患焦虑障碍的风险更高(Last,Perrin,Hersen,&Kazdin,1996),焦虑障碍对儿童注意力发展、学业表现、同伴关系等均有不利影响(王美芳,刘莉,金英娣,2015),因此,关注影响儿童焦虑的相关因素,对于儿童焦虑的干预具有指导性意义。焦虑具有家族聚集性,因此许多研究注重
学位
建议采纳在决策领域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近年来关于建议采纳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以往研究侧重于从决策者建议者双方特征,如:认知方式,信心等,或者从任务难度,建议本身等方面探讨影响建议采纳的因素。建议采纳不只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同时也是人际互动的过程。决策者在进行建议采纳时可能会考虑建议采纳程度对自身形象的影响,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探讨印象管理动机对
学位
初中阶段是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巨大而重要的变化。青少年往往需要在自身发展与现实情况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状态,但迫于环境的压力,可能会出现适应性问题,如消极情绪、攻击行为、违纪等。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发展。既有研究表明,父母冲突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攻击行为,但二者之间的内部机制需进一步探究。因此,本研究考察情绪不安全感与自我控制在父母
学位
“十七年”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社会主义电影范式在这一时期得到确立。而知识分子,在“十七年”电影中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从它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知识分子现代化转型路上所遇到的一系列挫折;银幕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也是一面镜子,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和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本文以“十七年”中国电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为观照对象,试图梳理这一形象在“十七年”电影中的发展
学位
动作作为生命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在个体乃至群体的生存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一个普遍被认可的有关精细动作的定义为:个体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除了会受到自身生理发展成熟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3~6岁幼儿最常接触到的外界环境便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个体生理、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环境。父母作为家庭环境的主导者,其自身对儿童动作发展的
学位
诗歌较少使用词汇衔接,而衔接是语言表层结构的连贯,深层结构的连贯才是语篇连贯的决定因素。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含有较为丰富的动物隐喻,其在推进情节,渲染氛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前人研究,以长诗中的动物隐喻为语料,根据概念隐喻的性质,从认知角度探讨三个问题:1、长诗的语篇连贯是如何通过隐喻的系统性所获取?2、长诗的语篇连贯如何通过单一隐喻内部的连贯性获取?3、长诗的语篇连贯是如何通过
学位
流动儿童群体越来越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流动儿童从农村或乡镇迁移到大城市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影响是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父母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方面都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方式至关重要;心理弹性作为一种心理特性,指在面对困境后所保持良好的功能性和获得发展,其在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之间将起着中介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