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迭代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竞争不断加剧,组织结构和工作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个体不再需要依赖于某一特定雇主进行职业发展,反而更倾向于自我导向和追求个人价值观驱动的职业生涯。由此产生了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这一新型的职业生涯模型。与重视稳定性、可预测性和线性发展的传统职业生涯模型中的个体相比,持有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的个体更重视自我管理职业生涯并通过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竞争力保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迭代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竞争不断加剧,组织结构和工作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个体不再需要依赖于某一特定雇主进行职业发展,反而更倾向于自我导向和追求个人价值观驱动的职业生涯。由此产生了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这一新型的职业生涯模型。与重视稳定性、可预测性和线性发展的传统职业生涯模型中的个体相比,持有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的个体更重视自我管理职业生涯并通过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竞争力保持自身的可雇佣性以进一步实现职业成功。在新型职业生涯模型产生后,学界围绕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的前因变量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多集中在个体差异方面,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等。个体的职业生涯管理必定要与社会发生联系,因此单一的考察个体差异对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当前处于“大变局”时期背景下的个体迫切寻求机会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需要。此外,当前处于后疫情时代,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应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和就业压力明显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帮助应届大学生提高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后疫情时代作为背景,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SCCT),以中国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影响应届大学生易变性职业价值倾向的因素。在研究一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获得463个样本,分别对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就业压力、求职结果、结果预期、求职自我效能感、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进行测量,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求职结果与就业压力均对结果预期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求职结果对求职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就业压力对求职自我效能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结果预期可以正向预测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3)结果预期在求职结果与易变性职业生涯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同时结果预期也可以在就业压力与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在研究二中,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对14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使用CQR(Cnsensual Qualitative Research)方法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发现:(1)负向反馈、就业环境、就业探索、重要他人影响、外界评价会对个体的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产生影响;(2)正向反馈、符合预期、求职目标清晰、重要他人支持、应对策略则会帮助个体坚持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本研究通过对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前因变量的探讨,发现了求职结果与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理论方面,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丰富了易变性职业生涯取向的前因变量和作用机制研究,为后续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的研究提供支持和指导。与此同时本研究还验证了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中的工作绩效子模型的有效性,扩展了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和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研究对象。在实践方面,为大学的职业发展课程提供实践指导,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求职结果,并且可以通过干预方案提高大学生的结果预期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帮助大学生树立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取得职业成功,促进大学生就业和社会稳定。
其他文献
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年群体的重要成员,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的一支重要的储备力量。理想和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路径。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步入了新阶段,这新的阶段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提出了新的需求。目前新时代的大学生虽然在思政教育上已经有了一定成就,但同时还面临着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发展相对滞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驱动作用发挥得不够有效以及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淡漠
针对市级区域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类坐标成果亟需统一转换的问题,文章以山西省吕梁市为研究区,设计并开发吕梁市坐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和独立坐标系之间的二维、三维转换,以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吕梁市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各个领域的改变和发展。同时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又一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1]。我国十分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对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的培养,建设人工智能学科[2]。随后,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对中小学、高校等多层次教育体系提出要求,未来将在中小学阶段引
变形监测是对建构筑物进行安全监测的实用手段。文章以太原市某楼房主体变形观测点的9期累计沉降监测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C#语言建立3种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前7期数据进行建模,对后2期数据进行预测,并对比分析。实验证明,平滑系数较大的单一参数线性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可以作为类似变形预测的较好选择。
文章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及实际规划要求进行了分析,提出具体的村庄规划方案,以期为村庄规划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发展进程的加快,对人才资源的迫切需求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育人要求,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教育教学压力。教师群体直接面向广大学生,倘若自身压力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将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严重削弱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推进教师职业倦怠领域的研究显得意义尤为重大。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涉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影响因素、干预与治疗措施等层面。相对而言,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然而,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中,只有少数教师掌握科学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于非中考科目信息技术学科来说,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更是面临诸多问题。本研究依据项目式学习相关理论,构建基于活动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实施项目式学习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研究围绕促进中小学校项目式学习的科
将提升组织力作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是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这是新时代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其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的新定位、新要求。本论文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重点对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相关重要论述、理论指导、有利条件、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力图在推进新时期全面从严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在众多行业中所展现出的优势,人工智能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革新教育高地,引领时代发展的思维脉络。教育部启动了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措施,开启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时代背景和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下,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活动如何设计掀起了重大风暴。计算思维体现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内在价值,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当前初中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调查发现
法国作家爱弥尔·左拉的小说《巴黎的肚子》讲叙了在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发生在巴黎中心菜市场的一系列故事。因为菜市场这一地点的特殊性,文中有着对食物大量的描写,生肉,鱼类,家禽,水果、鲜花、糕点……而无论是食物与人物、地点、欲望的关系,还是它的文化价值,抑或是它与政治的联系,都说明了食物在这本小说中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论文将借助人种学批评方法,通过分析食物与人物及其欲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