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K对磷酸化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体外肌丝运动的影响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cysun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是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关键的调节蛋白,具有多种功能。它的结构组成包括N末端肌动蛋白结合区、中心激酶区催化区、钙调蛋白(calmodulin, CaM)结合区、C末端的肌球蛋白结合区。其中C末端是不依赖于MLCK而独立表达基因产物的,被称为端蛋白(telokin)。端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组装成粗肌丝。MLCK激酶调节平滑肌收缩的机制已广为接受。然而生理条件下,平滑肌细胞在Ca2+浓度下降后仍维持一定程度张力,这用MLCK激酶调节机制难以解释。以往的研究显示MLCK860/1176(F6.5)可通过与肌球蛋白的头部相互作用而激活非磷酸化的肌球蛋白ATP酶活性。证明MLCK除了具有激酶活性外,还具有非激酶活性。本研究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MLCK的非激酶调节作用,为阐明平滑肌收缩的非激酶调节机制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MLCK表达载体(pGEX-F6.5)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利用SDS-PAGE鉴定表达的MLCK;运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表达的MLCK。应用EnzChek磷分析试剂盒检测MLCK对磷酸化肌球蛋白及其水解重酶解肌球蛋白(heavy meromyosin,HMM)和肌球蛋白亚片段1(subfragment1, S1)Mg2+-ATP酶(简称ATP酶)活性的影响。体外检测MLCK对肌动蛋白肌丝运动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显示pGEX-F6.5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DS-PAGE显示表达的蛋白以可溶的形式存在。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SDS-PAGE鉴定得到单一的条带。应用EnzChek磷分析试剂盒分别测定不同浓度MLCK对磷酸化肌球蛋白、HMM和S1的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LCK对磷酸化肌球蛋白、HMM和S1的ATP酶活性均有明显激活作用,而且激活作用随着MLCK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MLCK对磷酸化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当反应体系中加入肌动蛋白时,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表现为:Vmax = 9.822±1.391(n=3), Km= 0.360±0.086(n=3);当反应体系中不加肌动蛋白时,酶促反应动力学特
其他文献
在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将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是企业党委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钻井一公司党委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紧密结合单
我院于2002年10月-2003年4月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与采用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的37例作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原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贯彻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特点.结果原发性肺隐球菌
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基础,分析了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并以格力电器为例,对企业在价值链视角下的盈利能力提升进行了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改装体检飞行员肌酸激酶异常增高的原因,为保障飞行员科学施训、有效防止训练伤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4名直升机飞行员的改装体检结果,统计分析飞行员肌酸激酶(cre
晚期胃癌和大肠癌由于腹膜腔被侵犯、淋巴道的转移,常引起大量腹水,单纯采用抽取腹水的方法,常常在短时间内腹水反跳,且腹水量越来越多.近几年来笔者在腹腔抽液后注入高聚金
<正>当前,我国正向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国家的方向迈进。新的变化和发展都对高等教育的结构体系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高等
目的观察经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对121例经低分子肝素预防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前、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
重型肝炎后极易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者是肝硬化.早期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将有望逆转、阻止或延缓本病患者肝纤维化进程.为此,我们根据中医"治未病"及"既病防变"的指导思想,从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