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流变与思考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宏观角度,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流变做出梳理和理论上的思考.现代散文和散文理论的确立和成熟,肇始于五四时期.其最醒目的标志是:(一)理论上形成了共识,认识到散文是一种最富于"个人化"的文体,它的兴盛离不开宽松的人文环境;(二)在创作上形成了共同的审美风范,这就是"个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正是"五四"这个特定的启蒙主义时代和相应的人文环境,使"五四"的散文理论和散文创作都真正具有了"现代性".三十年代中期爆发的关于小品文的论争,标志着"五四"时代建构的散文观念发生了裂变.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散文家张扬散文的"个人性",而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散文家则强调散文的"社会性".由于三十年代的作家基本上都是经受过"五四"洗礼的"五四人",他们各自的主张从学理角度看或许都有极端和偏颇之处,但他们的创作多数还是继承着"五四风范",维持着"个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政治(抗战)成为君临一切的主神,现代散文观念的天平便明显地向着"社会性"乃至"政治性"一方倾斜,散文创作在总体上都向着"战歌化"挺进,"个人性"的艺术散文创作就被彻底地边缘化了."延安散文"作为建国初期散文的"源头"和"母体",从总体上制约着五六十年代散文的创作和发展.特定的题材和主题决定了建国初期散文总体上的审美特征:"客观化"和"外向化".五十年代中期,一度沉潜的"散文意识"得到复苏,散文界发出了"复兴散文"的呼吁.六十年代初期在杨朔等作家的提倡和带动下,"诗化散文"的创作又风行一时."复兴散文"和"诗化散文"是五六十年代政治化视域中散文的两次突围.但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散文观念的束缚,这两次突围又近乎无效,散文依然未能走出过分向社会化、政治化倾斜的困境.新时期散文是二十世纪散文创作的又一个辉煌时期.其表现首先是向"五四散文"的回归,作家的个性、自我意识迅速复苏,散文文体和表现方法渐趋解放、自由和个性化.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散文在回归"五四散文"审美风范的基础上,又逐渐酝酿出颇为引人注目的艺术变革浪潮,它展示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多向度的艺术变革指向,预示着散文发展的更加广阔的未来.回顾二十世纪散文创作的流变,总结二十世纪散文理论建设的成败得失,站在新世纪的基点上,作者认为有两点对散文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一)必须充分尊重散文的本体特征;(二)要正确理解散文的变革.
其他文献
《宝林传》是禅宗史上最早的灯史,后世的禅宗灯史多取材於此,影响很大。目前学术界对它的研究甚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版本和词汇研究上,研究的空间还很大。就俗字研究来说,还是一
在五、六十年代,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文学创作,蔚为壮观,无论作家人数,还是作品数量,在当时的小说创作中均占首位.其中佼佼者如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
至19世纪中叶,"传统"的意义有了缓慢的变化.在《圣经》中传统是一个中性词.大约到莎士比亚时,"传统"出现了贬义,被认为是对创造力的束缚.个性发展因之而成为头等要事.从文艺
传感照片背后的记忆,凝眸瞬间以后的灵魂。恰逢巍巍中华转身巨变、七彩边疆改革奋进的历史时刻,文山州摄影家协会精选出来的200幅满载着大地之美与人类情感的场景定格,虽不及
期刊
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作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充分适应政策环境以及市场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以精确控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确保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工程量大、风险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行业应通过企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随之而来的工程承包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现阶段施工总承包行
期刊
中国现代小说呈双重现代性追求:启蒙现代性中的现实主义追求与审美现代性中的小说写意性追求.在这一语境中,一批追求写意精神的中国现代小说被凸显出来,该文以叙事学和比较诗
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以“文革”历史文化环境为背景,通过记忆、追述、重构等方式再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多重关系,呈现出一个集政治、道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