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及巨子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d_h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力墙作为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其抗震性能对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随着建筑高度的日益增加,如何减轻结构的自重和提升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是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关键。本文以巨子框架结构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作为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巨子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根据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和关键损伤位置,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开展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巨子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作为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并提出了基于“巨子分离”设计思想的巨子框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巨子框架结构弹塑性分析,得到了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性能水平和关键损伤位置。建立了巨子框架结构的多自由度简化分析模型,考虑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加速度的权重系数,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巨子框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对减隔震装置进行选择和布置方案优化。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巨子框架结构满足抗震设计要求,所提出的优化算法对巨子框架减隔震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具有良好改善效果。2.对5个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连梁节点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试件包括2个采用不同锚筋布置方案的连接节点和3个采用不同锚固长度的钢梁段连接节点。分析了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连梁节点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影响连接节点强度的关键因素为外包钢板焊缝撕裂和混凝土压溃。两种锚筋形式连接节点的破坏模式和力学性能较为接近。钢梁段形式连接节点具有较高的初始刚度,提高钢梁段的锚固长度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的变形能力,并给出了构造措施和设计建议。3.对5个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连梁节点进行有限元建模计算。模型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接触的非线性和钢板的撕裂情况,采用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相结合的分析方式,深入地分析了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连梁节点的受力特征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在连接节点达到其峰值承载力时,各部件均进入屈服状态,说明各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针对不同连接节点形式,提出了简化力学模型和承载力计算公式。4.对8个内置钢桁架-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试件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钢桁架强度和栓钉等参数变化对组合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深入分析,得到了各试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内置钢桁架-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均表现出弯曲破坏的特征,主要包括外包钢板的局部屈曲、外包钢板竖向拼接焊缝撕裂、墙肢底部混凝土压溃和内置钢桁架弦杆的拉压破坏。墙肢延性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内置钢桁架强度的增加,墙肢承载力不断提升,初始刚度不断增大;钢桁架上有无栓钉对墙肢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5.对6个试验模型和12个补充模型进行有限元建模,深入分析了内置钢桁架-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的破坏模式和受力机理。结果表明:墙肢的受力符合平截面假定,结合试验数据,发现内置钢桁架的弦杆尺寸对组合墙肢承载力影响较大,并提出了组合墙的简化计算模型和压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其中石灰石矿产资源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建材来源。我国西南地区大范围分布着二叠系石灰岩地层,但该地层中存在多层缓倾软弱夹层,在降雨和爆破振动影响下,软弱夹层流变效应显著增强,边坡易沿缓倾软弱夹层发生滑动破坏。研究这种特殊的软弱夹层流变特性和致滑机理至关重要。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云南地区含缓
星载三维形貌测量技术在对地观测、太空探索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立体摄影和激光高度计是两种常用的技术。立体影像空间分辨率高,但无地面控制点时高程精度提高困难;激光高度计高程精度高,但空间分辨率不足。基于激光控制点和立体影像联合平差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传统激光高度计脉冲功耗大、足印稀疏,在山地区域难以为联合平差提供准确激光控制点。以ICESat-2(Ice,Cloud and Land Eleva
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对完善医疗卫生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均以医院为主,致使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滞后于医院,瓶颈不断显现。因此,医疗卫生领域亟需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卫生资源配置,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进一步全面完善医疗卫生体系。通过促进各级医疗机构的发展来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是中国医改一直以来的重要目标,不少文献提出引入竞争机制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方式之一,然
目的探讨人参挥发性成分具体化学成分及其功能分析,网络药理学联合实验分析人参挥发性成分干预胃癌的分子机制和关键作用靶点。方法 1.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人参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联合TCMSP分析平台分析并筛选人参挥发性成分具体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工具和BATMAN-TCM工
以高速插针机为研究对象,对其插针机构进行力学分析,推导圆柱凸轮沟槽曲面方程,建立凸轮滚子(以下简称滚子)-沟槽的接触力学模型和滚子在沟槽内滚动的运动几何模型。基于赫兹接触理论计算出凸轮转动1周过程中每一时刻滚子与沟槽受力接触点的最大接触应力。基于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判断滚子圆周方向上的危险点,并以该危险点为对象,实现了对滚子疲劳寿命的定量计算。结合1个具体算例,分析了滚子直径、凸轮直径、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第二常见的血液肿瘤。美国每年有超过32000例新确诊病例,近13000名患者死于该病。2006-2016年我国MM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已引起国内血液学者的重视。MM中位发病年龄约为65岁,当然,也有不少年轻患者被确诊。最近10余年中,新型药物和治疗技术,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自体干细胞移植、嵌合抗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韧性和焊接性,在各行业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普遍偏低(~200-350 MPa),严重限制了其作为结构材料的使用。通过各种强化机制提高金属材料强度的同时通常会伴随着塑性的降低,因此,如何突破强度与塑性之间的“倒置关系”获得优良强-塑性匹配的奥氏体不锈钢,以及高强-塑性奥氏体不锈钢在严苛工业环境下的适用性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
随着信号采集技术的发展,采样数据的数量和维度正在高速地增长着。鲁棒主成分分析(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PCA)由于其对数据低秩结构出色的分析性能,在信号处理领域中被广泛地用来分析高维信号的低秩结构信息。但是传统鲁棒主成分分析往往需要清晰的低秩边界作为先验,而实际应用场景中很难确定该低秩边界,导致最终输出的低秩矩阵不够准确。本文通过对矩阵特征值定位集
低温高密核物质测量谱仪(CSR External-target Experiment,CEE)将是我国第一台运行于GeV能区的、完全自主研制的大型核物理实验装置。它的建成对验证核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及微观模型以及研究量子色动力学在低温高密区的性质都具有重要价值。数据获取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Q)是CEE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快速、完整地从读出电子学收集感兴趣事
生物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干旱地区的碳循环过程中有重大意义,但生物结皮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中固碳功能的影响鲜少关注和报道。为研究生物结皮对退化高寒草甸固碳功能的作用以及影响机制,本研究分析和对比了不同海拔地区的活动斑块、非活动斑块、恢复斑块、生物结皮斑块和高寒草甸的植被特征、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