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羟基Fe/Zr柱撑蒙脱石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1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脱石是一种2:1型粘土矿物,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优良、储量丰富及成本低等优点,作为吸附材料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效应。文献资料表明,相对于蒙脱石原矿,柱撑蒙脱石在孔径、比表面积、化学活性及热稳定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地提高。开发新型、廉价、高效的吸附材料一直是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此,本文制备了聚合羟基Fe/Zr柱撑蒙脱石,利用XRF、XRD、FTIR、BET及XPS等分析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对材料应用于处理Cr(Ⅵ)与Cu-EDTA模拟废水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本课题制备了四种柱撑蒙脱石即聚合羟基铁柱撑蒙脱石(Fe-Mt)、聚合羟基铁锆柱撑蒙脱石(Fe/Zr4:1-Mt与Fe/Zr1:1-Mt)及聚合羟基锆柱撑蒙脱石(Zr-Mt)。表征结果显示,聚合羟基金属离子成功插入到了蒙脱石层间,但聚合羟基Fe离子更多地分布在蒙脱石的外表面。此外,Zr-Mt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达177 m2/g,而Fe-Mt的微孔表面积最小。同时,Fe/Zr-Mts的零点电荷值(pHZPC)均小于Fe-Mt与Zr-Mt,表明聚合羟基Fe/Zr离子并不是由聚合羟基Fe与聚合羟Zr简单机械混合而成。柱撑蒙脱石吸附Cr(Ⅵ)的实验结果表明柱撑蒙脱石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溶液中的Cr(Ⅵ)。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方程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Cr(Ⅵ)在柱撑蒙脱石上的吸附过程,并得出吸附平衡时间为60 min,最大理论吸附量依次为Fe/Zr4:1-Mt(22.35 mg/g)>Fe/Zr1:1-Mt >Zr-Mt> Fe-Mt。柱撑蒙脱石对Cr(Ⅵ)的吸附随着温度地升高而轻微减小,且最佳吸附pH范围为3.0-6.0。表征结果与吸附实验数据表明Cr(Ⅵ)在柱撑蒙脱石上的吸附机制主要为离子交换与静电吸引作用。此外,吸附Cr(Ⅵ)的柱撑蒙脱石能够用0.1 M的NaOH溶液进行再生处理,且再生材料的吸附容量达初次吸附容量的80%,使得Fe/Zr柱撑蒙脱石更具实际应用价值。Cu-EDTA吸附实验表明柱撑蒙脱石可快速去除溶液中的Cu-EDTA,平衡时间仅为30 min。Cu-EDTA在柱撑蒙脱石上的吸附行为更符合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规律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规律。随着溶液温度地升高及离子强度地增大,Cu-EDTA的吸附轻微减小,同时溶液中的共存阴离子的出现显著抑制Cu-EDTA的吸附。吸附实验数据结合EPR、XPS分析结果表明Cu-EDTA在柱撑蒙脱石上的吸附机制主要涉及静电吸引与内膜配位机制。最后,柱撑蒙脱石对Cu-EDTA的吸附性能为Zr-Mt > Fe/Zr4:1-Mt > Fe/Zr1:1-Mt > Fe-Mt,且最佳吸附pH范围为3.0-9.0。
其他文献
提出并实现了船用柴油机仿真系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立体图像生成算法应用于海洋仿真,采用3D眼镜和头盔视觉设备上的虚拟现实系统。在虚拟机舱虚拟和船桥虚拟仿真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资源消费国家,煤炭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能量,当然我们也是煤炭燃烧污染和浪费的大国,所以在中国发展洁净煤技术是很必要的。本文分析了
介绍了大同煤炭资源开发现状、煤质特征及以大同侏罗纪煤成功制备水煤浆的情况,提出了利用大同原煤、洗精煤、配煤、煤泥等制备水煤浆的几种选择.
再生水作为河湖补充水已经成为再生水应用及城市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方面,但是再生水富含营养元素极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湿地微生物作为再生水净化的主要参与者在再生水净
企业效能监察"四个效益"是指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纪律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效能监察、围绕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开展效能监察、围绕企业管理人员勤政
<正> 平遥古城是中国明清时期古城镇的典型代表,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镇。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位于汾河支流惠济河畔,是我国黄土高原地
本文采用了典型的发电机及其励磁系统数学模型,介绍励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任务,分析了同步发电机励磁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下设计了基于机端电
框架填充墙结构在汶川地震中产生了严重的震害,我国现行抗震设计对填充墙的考虑难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下的抗震性能,研究一套简单有效考虑填充墙在地震中不利影响的设计方法是亟
随着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型自媒体平台相继产生,给以公共账号形式为代表的自媒体的产生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在如今信息碎片化时代,由精英人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与D-二聚体水平关系及不同年龄组人群D-二聚体正常参考范围。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筛查健康人1 330例。按年龄分为4组:①2~19岁;②20~39岁;③40~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