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神经质人格对大学生失眠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与自我控制在神经质人格与大学生失眠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使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极简版(CBF-PI-15)、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反刍思维量表(RRS)及自我控制量表(SCS),对四川省某一所高校的7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采用AMOS24.0建立模型,并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大学生失眠发生率为36.6%,其中男、女生失眠发生率分别为39.5%、3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0,P>0.05);大一~大四(含大五)学生失眠发生率分别为33.3%、39.0%、37.6%、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6,P>0.05);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失眠发生率分别为36.5%、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05)。神经质人格与反刍思维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33~0.399,P<0.001),与自我控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53~-0.258,P<0.001),与IS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01);反刍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失眠呈显著正相关(r=0.251~0.281,P<0.001),与自我控制总分及冲动控制、健康习惯、专注工作、节制娱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14~-0.085,P<0.05),与抵制诱惑无明显相关(P>0.05);其中强迫思考维度与自我控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17~-0.105,P<0.01),反省深思维度与自我控制总分及冲动控制、专注工作、节制娱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48~-0.073,P<0.05),与健康习惯及抵制诱惑无明显相关(P>0.05);自我控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ISI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236~0.097,P<0.01)。以神经质人格为自变量,失眠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β=0.285,R~2=0.081,F=67.445,P<0.001;以反刍思维各维度为自变量,失眠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方程模型的自变量为强迫思考,β=0.279,R~2=0.078,F=64.409,P<0.001;以自我控制各维度为自变量,失眠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模型的自变量为冲动控制、专注工作、节制娱乐,β分别为-0.106、-0.121、-0.097,R~2=0.060,F=17.413,P<0.001。以神经质为自变量(X),自我控制为中介变量1(M1)、反刍思维为中介变量2(M2),失眠为因变量(Y)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指数为:χ2/df=4.896,GFI=0.940,AGFI=0.911,CFI=0.933,RMSEA=0.071,各拟合指数良好。双中介模型中总间接效应的估计值为0.076[95%CI(0.052~0.103)],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神经质→反刍思维→失眠路径中,效应值为0.037[95%CI(0.022~0.055)],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神经质→自我控制→失眠路径中,效应值为0.039[95%CI(0.020~0.060)],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两条路径的间接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失眠发生率明显高于我国普通人群,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失眠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不明显。神经质人格、反刍思维与失眠呈正相关关系、自我控制与失眠呈负相关关系。神经质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失眠状况,也可以通过反刍思维与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失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