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团队互依性、协作过程和有效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ovenor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互联网正在以它独有的方式掀起新的创新与变革浪潮。科学技术、消费、生产、信息传播、组织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将受到这一变革浪潮的影响。为了高效地开发产品,在互联网企业中通常是由多个不同职能的团队组成一个多团队互相配合完成目标。相互依存和协作过程是互联网多团队的两个重要特性。有效地管理互联网团队中的互依性和协作行为对于提高互联网多团队的有效性十分重要。在回顾有关互依性、协作过程、有效性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的国内外的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在团队水平有关互依性和协作过程的研究成果较丰富,而对于多团队尤其是互联网多团队互依性和协作过程的研究却不多见。其次,尽管互依性与绩效的关系,以及协作过程与绩效的关系已经得到了部分学者的证实,但是将互依性、协作过程和有效性三者整合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探索多团队互依性、协作过程与有效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协作过程在互依性与有效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从而揭示互联网多团队互依性促进协作过程进而提升多团队有效性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选取以产品为核心的互联网多团队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验证变量结构,构建多团队互依性、协作过程与有效性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模型。分析多团队互依性对协作过程的作用,以及协作过程对有效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验证多团队协作过程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 在互联网多团队中,互依性对协作过程有显著正向影响。(2) 在互联网多团队中,互依性对多团队有效性有显著正向影响。(3) 在互联网多团队中,协作过程对多团队有效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协作过程的不同维度的对十有效性不同维度的影响不同。过渡阶段协作对合作满意度和生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任务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行动阶段协作对任务绩效和生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合作满意度却没有显著的影响。(4) 在互联网多团队中,协作过程的不同维度在互依性和有效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不同。过渡阶段协作在目标互依性与有效性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过渡阶段协作只在作业互依性与有效性中的合作满意度和生命力两个维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过渡阶段协作在作业互依性与有效性中的任务绩效维度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行动阶段协作在作业互依性与有效性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行动阶段协作只在目标互依性与有效性中的任务绩效和生命力的两个维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在目标互依性与有效性中的合作满意度维度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宽带容量和无线通信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根据信息理论的香农定律可知,高频率的光载毫米波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容量,因此,人们将眼光放在了更高频率的毫米波频段。然而,高频毫米波在大气中传输损耗严重,无法进行远距离传输。光纤无线通信(ROF)技术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被认为是未来宽带无线接入的理想方案之一。ROF技术是一种将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有机融合起来的非常有
<正> 笔者近年来自拟骨痹散外敷、独活寄生汤内服治疗腰椎骨质增生110例,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小结如下。临床资料 110例均系门诊病人,男77例,女33例;年龄以30~50岁者为多;病程最
总结20例应用人工真皮移植修复指尖缺损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室管理和体位管理,做好创口护理,控制疼痛及预防感染,做好饮食
邓小平的政治艺术就是"按照辩证法办事"的政治智慧和艺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国两制"以及"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实践创新方法构成了邓小平政治
课堂环境是决定学生发展的潜在因素,从学生对课堂感知的角度构建有效的课堂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课堂环境研究、中学物
以“女性意识”为观照基点,将当代女性文学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追求理想爱情;追寻女性自我价值;探求女性世界深层意识。并结合对各阶段各具代表性的女性文学作品的分析,展示
目的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老人阿尔茨海默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某社区320名社区老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人,入组6个月,对照组不给予研究人员方面
语言态度属于语言的社会心理范围。现代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主观态度在其社会生活中具有调节行为的作用。语言的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语言态度这种社会心理因素必然会对语言使
<正>三、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理念201 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也完全接受了这种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新分类的方法。该文提出
"常回家看看"入法体现了道德的法律化以及立法者"以法治孝"的决心。但是该法律条文入法在社会上引发了很多的争议。本文从法理的角度阐述该规则逻辑结构不完整、法律语言的不